第(1/3)頁
“鯤鵬”的事情,鋪墊了這么久,是該解開謎底了。
如果倒推一下,距離鯤鵬面世,大概還有:一次“科研大決戰”,讓全套設計合理出現、材料零件籌備、調兵遣將嘗試組裝。
當然,嚴謹考量的話,中間自然還要穿插大量測試、研討、風洞、決策、攻堅等畢竟飛行器制造是嚴謹的,別人可不知道“鯤鵬”已經完備到如此程度。
周瑞會想辦法,用自己的“偶有所得”,來簡化中間過程.讓其順利誕生。
大型超音速隱身突圍轟炸機,這是大殺器。
排除掉欺負“小朋友”的情況,如果是大國互毆基本不到“核”階段,是不會出動這種東西的。
大可不必飛過半個地球,就為了投一個常規炸彈吧?
聽個響也聽不見啊!
99%的情況用不到,1%的時候,你最好祈禱自己有!
而且鯤鵬采用的是“四象隱身技術”,裝備“畢方”發動機,性能全方位吊打上世紀80年代技術定型的B2,在現代戰爭中,依舊、也注定擁有一席之地,如果公布數據,能讓老美寢食難安。
對戰略威懾起到的意義,可能比“威龍”還要來的強大。
這玩意兒也不需要考慮量產,需求量遠低于“威龍”,以隔壁為例,幾十年了,就20架,縫縫補補的。
先搞出一架,做戰略威懾用,哪怕是手搓都行,然后做技術固定,以后以年為單位,根據局勢判斷是否需要追加,一年一架甚至幾年一架都可以。
當然后續低端局,就不需要周瑞參與了,他現在只打高端局。
掛了電話,周瑞迅速開始排列各項事宜,現今是三月中旬,爭取四月中之前能過去。
材料列表可以先發過去,讓林廣榮掌掌眼,讓他們先聯絡著,縮短后面的時間。
在此之前,就是答應楊如彬的“軍無研究所”了,至少要開個頭。
如果說鯤鵬是戰略威懾層面,那么“軍無”就是實質性提升戰斗力了。
——————————
馮陽穿著有些老氣的夾克,行走在大學路上。
對比自己本科階段的國防科大,復大周圍要更熱鬧一些,也更世俗一些。
今天是“軍無研究所”正式開展工作的第一天,他是來報道的。
抵達滬上已經近十天了,馮陽也算是休了個長假,大葫蘆串也去看了,外灘也去走了,燈紅酒綠的大都市,比京北還要熱鬧。
只是心里對于“軍無研究所”的熱忱卻沒有減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