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些騎著倭馬或干脆是騾子的明軍騎兵,以小隊的形式摸上來,然后遠遠的打槍,氣人的是,打得又遠又準。 等你追擊的時候,又很容易就落入人家的包圍圈里面。 而且更氣人的是。 他們基本上是在熱氣球方圓幾里的范圍內活動。 阿桂知道,那熱氣球上的瞭望員就是用旗語來通告范圍內的明軍騎兵戰場情況的。 在這種情況下。 哪怕阿桂麾下的蒙古兵騎術好,速度快。 也屢屢著了道。 而且有天空中的眼睛盯著,阿桂的騎兵只要靠近明軍的大陣,碰到的就是嚴陣以待的步兵軍陣。 別說是現在擁有超強火力的明軍步兵。 就算是幾百年前的漢人步軍大陣,也沒有騎兵敢直接硬沖的。 用騎兵牽制明軍主力的戰略意圖,現在已經明顯失敗了。 而且更加讓阿桂擔憂的是.... 明軍的騾子騎兵發揮的作用。 這一伙騎兵除了騎馬之外。 干的事情沒有一件是騎兵該干的。 但是偏偏卻效果好的不行。 阿桂勒馬現在原地,重重的吐出一口氣,臉色鐵青的下令:“派人去請示皇上,現在我軍騎兵難以對明軍行軍造成干擾,不如調集兵一處,免得被敵有機可乘。” 看到部下得令而去。 阿桂長嘆了一聲。 自言自語的說道。 “他額娘的,都說明軍騎兵不行,現在怎么突然就有了這樣一支騾子兵了。” 如果騎著那樣的馬都能有這樣的戰力。 那么大清朝之前估計的能夠憑借騎兵優勢守住北方設想... 應該也有些危險了。 ......... 乾隆現在已經在準備對生米渡的第一波進攻了。 清軍的重炮。 三千斤大將軍炮。 一種生鐵鑄造的前裝滑膛炮。 鑄炮的技術還是兩百多年前前明從葡萄牙人手里學來的,然而后因為孔有德叛明投清,讓清朝得到了這種西方大型艦炮——在當時也被稱為紅衣(夷)大炮的給老舊火炮的鑄造方法。 所以在清軍之中。 這種能夠發射10斤的實心彈和霰彈的重炮的保有量和制造量都非常大。 畢竟這種用生鐵鑄造的鐵炮,只要保養得當,能從明末一直用到給大清朝送終的。 所以這一次為了能夠抵消明軍的火力優勢。 清軍依靠長江河運的優勢。 一口氣運送了三十門大將軍炮抵達前線。 現在也是一口氣拉了上去,在明軍的迫擊炮的射程之外就開始轟擊。 炮聲隆隆,香煙彌漫。 肉眼可見的鐵彈丸在空中飛來,大多數都砸在了明軍陣地的胸墻上,不過這種實心彈對沙包墻的破壞力很有限,反正躲在胸墻后的明軍是安然無恙的。 不過清軍這邊也不指望這種平射火力能夠對躲在工事內的明軍造成什么殺傷。 而只是用大將軍炮進行火力壓制而已。 炮聲隆隆之下。 大量的南方綠營兵手腳并用,奮力將一種堆滿了沙包的盾車向前推。 一共一百多輛盾車,就是一種兩個輪子的大板車,板車上用沙包壘了一圈沙包墻,看來是用來躲避子彈和炮彈碎片的。 而在這些大盾車后面躲著的,是一輛輛安裝小臼炮的小車。 用壘砌起沙包的盾車掩護臼炮車。 這還是很有創意的。 “沙包可以有效的減少逆明炮彈的殺傷力,即便這盾車大趴窩了,也可以作為進攻逆明陣地的前沿掩護,等臼炮開火之后,逆明若避免被動挨打,就只能出陣迎戰,這樣包衣軍就可以依托這些沙包車和逆明進行火槍對射了!” 想出這個辦法,是清軍大將福康安。 “等包衣軍對射一陣,躲在后面的陜甘綠營藤牌兵就可以沖上去,丟一輪小天雷彈,然后沖進逆明軍戰壕內打肉搏,用藤牌兵對付逆明的刺刀,吃虧的肯定是他們!” 福康安在乾隆身邊說道。 乾隆滿意的點點頭:“不錯,不錯!逆明縱然火槍火炮犀利,但也不是全無弱點,只要咱們打得靈活,就不信打不贏這一陣。” 福康安確實是謀將。 成長的速度很快啊。 都開始琢磨怎么打陣地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