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舞臺上的蘇白,看著臺下觀眾如癡如醉的模樣,內心也是有些微微的感動。 他自身也沉浸在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之中。 《赤伶》這首歌,不光曲調朗朗上口,而且背后的意蘊很深刻。 歌聲中的那位伶人,在那個時代,雖然只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戲子,但實際上卻是一位抗爭侵略者的藝術家。 蘇白在通過歌聲傳遞情感的同時,也是在用歌聲向那位藝術家致敬。 隨后,他稍微收斂了一下心緒。 接下來的一段歌詞,是用戲腔唱的,也是這首歌的高潮之一。 他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帶給聽眾最極致的視聽盛宴。 蘇白雙手緩緩撥動著古箏的琴弦,緩緩開口道。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 此時,蘇白的聲音再次切換為戲腔。 而聽著這戲腔,所有人的臉上出現恍惚的神情。 如同時光穿梭,所有人的眼前倏忽間出現了一座熱鬧的戲臺。 臺上有一位伶人,正唱著令人心碎的離別歌。 她為何唱著心碎的歌? 她身為一位伶人,心中的憂國之情很難用文字書寫出來,只能通過戲曲唱出來。 而臺下的人,全是生面孔。 他們是戲園子的客人,吃著肉喝著酒,放聲大笑,肆意妄為。 這強烈的對比,讓所有人眼眶微微濕潤。 古言,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而歌聲中描繪的故事,卻與這句古言,截然相反。 一位伶人,竟然比臺下的觀眾,有著更加強烈的愛國情懷,可悲可嘆! 此時后臺之中的總導演洪滔,聽到歌聲中的最后一句“誰是客”時,眼神一亮。 他對這句歌詞有著自己的見解。 這句歌詞的表面意思是,坐在臺下的觀眾,仿佛是戲園子的客人。 實際上呢? 伶人唱完這一場,又唱下一場,每一場都是傾盡了心血去和,人笑癡,人笑狂。 說她是個戲瘋子,然而唱悲歡、唱離合俱與她無關。 她才是這場戲的客。 是看戲的人,入戲太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