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倒是,知青返鄉,這些人就很難安排工作,再有一些原本在城里的待業青年,同樣也沒有地方去,不少都是讓所屬的單位,或者街道辦事處來解決。”陸浩點點頭,“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街道辦又沒有大的資金來源,更沒有什么大工廠可以安置這些人員,處理起來的確麻煩。” 陸浩大概明白為什么劉芬會想跟自己搭上聯系了。 自己媳婦才剛剛懷孕,就跑過來說代奶粉票的事,還將話題往工作崗位,待業青年上引,明顯是想要讓他給漢水橋街道辦的待業青年提供就業崗位。 這種事很常見。 不少大型的企業都是被這種方式給搞垮的。 這個部門要你幫著解決人員安置問題,那個部門也要你幫著分擔一下人員就業的壓力,一家部門塞點人,吃閑飯的人就多了。 時間一長,最后劣幣驅逐良幣,原本好好的企業,充斥著各種吃閑飯的人,讓想想干的人沒了施展空間。 這些人被安排進來的人,不單是待業的青年,同時還有各個部門的家屬親戚,年紀可能有五六十歲,字都不認識一個。 最后的結果就是明明是一家業績不錯的企業,活活被拖累的舉步維艱,直至倒下,明明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可就是因為沉重的人事包袱,讓企業步履蹣跚。 健力寶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 其他發展不錯的國有企業,同樣也存在著這個問題。 當然,這些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問題,還有企業所屬權的問題。 “是啊,街道辦哪有位置安排那么多人?就咱們街道辦,有23個居委會,398個居民小組,14037戶,48024人,有42條街巷,現在還有好多人在家里找不著工作。”劉芬不愧是街道辦做了幾十年工作的,對漢水橋街道辦的一些數據如數家珍,“沒有工作,就是連對象都難找。” 她看著陸浩,就等著陸浩順著她的話,接口往下說。 想要陸浩主動安置漢水橋街道的一些人,給這些待業青年提供工作崗位,這樣也算是給漢水橋街道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陸浩明白她的意思,但是卻不主動應下這一茬,而是道,“劉主任,我底下有百貨店,還有飲料廠,工作崗位的確有一些,但是人員卻都安排滿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