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瑞南鎮的農業發展叫人驚喜。 從一開始葉瑜然只是想要幫扶對方,經過兩三年的挖掘,竟然挖掘出了不少土特產。 不知道是不是接近山林的緣故,這些村子總能找到一些別的地方所沒有的東西。每找到一樣,就樂滋滋地跑到農種銷售點去登記,去確定。 只要能在農種銷售點那邊確定了確實是“特產”,那就是給他們的村子又找到了一條別人所沒有的生財之路。 現在沒人敢說農村沒啥作為,就只是一個“窮種地”的。就童老伯,人家光靠黑白花牛就建了新院子,幾個孫子孫女全送到了村書塾。 村書塾請的是村里唯一的童生老爺。 是的,沒錯,他們村那個年輕的讀書人終于考上童生老爺了。 雖然他的先生十分遺憾,說他只能止步于此了,可對于整個村子來說,這可是童生老爺,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 就憑他一個,就能在眾村子間揚眉吐氣。 待村書塾一辦,隔壁村子都想把孩子送過來,讓童生老爺啟蒙。 后來在貴人的建議下,幾個靠得比較近的村子一起合辦了村書塾。 比較遠的,可以單獨辦一個。若是啟蒙以后,發現這個孩子特別有天賦,再送到這邊來寄讀,希望他走得更遠。 若不是讀書的料,那學幾個大字,簽契約的時候不會被人給騙了,也夠用了。到時候大一點,可以到鎮上讀技能培訓班,學點技能,以后就有著落了。 這幾個村子發起來后,帶動了附近一大批村子,一個跟著一個被影響,尋求自我發展。 有的村子葉瑜然還沒走過去,人家就學著種了紅薯、土豆、玉米,還學著種了甜菜,問這邊收不收。 朱谷看那邊種的甜菜不錯,品質似乎不比這邊差,就和葉瑜然匯報了一下,修了一道水泥路過去,將那邊的甜菜收了過來。 要想富,先修路。 水泥路修到哪,就是哪個村子被人看到了,有了富裕起來的希望。 根本不用宣傳,其他村子看到后,便知道路的重要性,自發地跑出來修整各村的道路。還有的富商為回報村里,一直找不到門路,一聽路這么重要,二話不說聯絡了水泥作坊,買了一批回去修路。 現在瑞南鎮這邊已經成了一個經濟試點,勤帝都派了上面的官員過來視察學習,讓他們看看,為什么朝廷花了那么大力氣都沒用的事,人家一個老太婆呆了沒多久,就讓一個窮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底是人家太能干了,還是他們這些官員太沒用了? 葉瑜然的試點是成功的,至少有部分官員若有所思,學著也在別的地方搞起了“試點”。實在沒把握,就跟這邊要人,帶過去指導指導。 于是乎,朱八妹、容七就成了指導員,被這群官員借來借去,就想在他們手里學到幾分本事,做出幾分成績給勤帝看。 在這個期間,勤帝的后宮也終于傳來了好消息——淑貴妃順利產子。 淑貴妃生下皇子后,后宮其他人也陸續傳來好消息,肚里揣上了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