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瞧瞧,從始至終,節奏全握在她手里,她要干嘛就干嘛,大家硬是沒有二話。 關鍵是,這事還辦得漂亮。 李家姑娘被捧高了,朱四虎的誠意也拿了出來,還有什么不成的? 再偷偷瞟向那位被拿住的“不知名”姑娘,李母為其默哀:誰的主意不好打,打老虔婆家侄子的主意,這不是老太太嫌命長,上吊嗎? 與此同時,想到自家抱緊了親家母大腿的閨女,李母覺得,她以后再也不能罵自家姑娘“笨”了。 能夠在那樣厲害的婆婆手底下活過三招,還活成了跟前紅人,這可不是一般人給辦的事。 很快,李家的人出來了,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葉瑜然一聽,立馬露出了淡淡的笑容:“那好,這事就這么定了。事急從權,讓姑娘給我上杯茶,磕三個頭,這親就算認下了。至于認親宴,等秋收后抽時間,我們再好好熱鬧一場。” 李琴娘連忙讓兩個兒媳婦重新泡了薄荷茶,叫李琴跪到了葉瑜然面前,磕頭。 說到這薄荷茶,還是當初葉瑜然教給朱家村人,后來才慢慢在十里八鄉傳開的。 平時自家煮的是涼茶,若來了貴客,就換成現泡的薄荷茶。同樣都是薄荷葉做的茶,這講究一不同,說法便有些不太一樣。 煮的涼茶是糙茶,自家人喝,隨意。 泡的薄荷茶要用茶壺和茶碗,水溫得剛剛好,用來待客以顯“禮貌”。 像朱家那樣,連花茶這東西都有的人家,還是比較少見的。 畢竟花茶不比薄荷茶,有降暑的效果,還易采摘易處理,隨處可見。 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喝那個甜味兒。 “干娘……”李琴在家人的簇擁下,跪在了葉瑜然面前,她重重地磕了三個頭,便從大嫂的手里接過了茶碗,高高舉過頭頂,遞了上去。 “哎。”葉瑜然應了一聲,接了過來,“受了你的磕頭,喝了你的茶,以后你就是我的半個女兒。早上出門出得急,沒帶什么東西,這份手鏈我平日里經常戴著,先給你當見面禮,希望你不要嫌棄,至于認親禮,回頭再給你補上。” “謝謝干娘!”李琴根本不敢抬頭,干巴巴地應著。 若仔細聽,還能夠聽到聲音藏著的一絲抖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