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做生意失敗,要賣了地去還債主。” 朱英這么一盤算,這地還真是合適! 兩萬兩銀子,買三百頃田地,平均一下,就相當于是二兩銀子,就可以買三畝地! 現在是洪武年間,田地的價格還不像是明朝中后期那樣夸張,還遠遠不到一畝地能賣幾十兩銀子那種程度。 可想要買良田,起碼也要二三兩銀子,貴與賤,也與位置、總數多少有關系,若是田地極好,位置也好的,甚至一畝地賣個四五兩銀子,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次一些的田地,大多一二兩銀子一畝,再次一些的,一畝地也至少是一兩銀子左右,可能要略少一些,但一般也少不了太多。 二兩銀子能買三畝地,其中還有五十頃是良田,這三百頃田地可真是太物超所值了! 朱英立刻就道:“手續可齊全?若是齊全,那就立刻簽了!” 劉伯就道:“就知道您必然是要簽下的,所以小的已經約好了他,您若愿意,今日就可將手續辦了。” 那還等什么? 這樣撿漏的機會可不多! 這種連成一片的土地可不是那么好遇到的。 為了討價還價與之錯失,那豈不是更虧? 他連書都不讀了,立刻讓劉伯帶著自己,去與這個賣家見面。 見面的過程還算愉快,對方也是個爽利人,各種手續都準備齊全,二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間就商量好了,并一起去了衙門,劉伯幫著跑前跑后,半個時辰都不到,朱英就捧著一個匣子回了家。 回來時,發現爺爺也回來了。 “買了多少?”朱元璋問。 朱英朝著朱元璋伸出三根手指,朱元璋哦了一聲:“三十頃?” “三百頃!”朱英愛惜地摸了摸手里的匣子,說道。 “三百頃?花了多少銀子?”朱元璋立刻坐穩了,問道。 他這銀子掏了,總要知道這銀子都是怎么花的,是不是花在了刀刃上。 雖買地、種地這事比之治國是小事,可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從小事看到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