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墨就不說了,一副好墨,價格有多貴,怕是那些鄉下人一年都賺不到的。 可即便是現在,那些偏遠地區的學子,都沒有一副好墨,一支好筆,他們臨摹都是用樹枝在沙地上寫。 先賢練字,將一缸之水染的墨黑,可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普通學子身上,因為他們負擔不起! 盛世尚且如此,可想亂世這些人有多難了!” 宋廉張了張嘴,這種事他又如何不知道呢? “人各有命,生來不同,但老天是公平的,給了他們勤勞奮斗的雙手雙腳,給了他們學文看字的眼睛,辯論的嘴巴。 常言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殿下這番話,在老夫看來,不亞于怨婦之言!” “你前半句我很贊同,但后半句,本王不同意,也不認同!”朱鈞道:“讀書人想要大行其道,依托的是什么,是國家,是各行各業! 若災年,少糧價貴,讀書人如何? 若今年,天寒地凍,衣服很貴,而你囊中羞澀,你是買書還是受凍? 若饑寒交迫,你是買柴火取暖,吃一頓飽飯,還是抱著書,餓死在屋中? 普通人最優先考慮的是填飽肚子,若肚子都填不保,其他都是虛的。 一旦老百姓吃不飽,那可是要出大亂子的?!? “偏題了,這又跟科舉有什么關系?”宋廉道:“今日論的是科舉,題目也是你出的,你帶頭偏題是什么意思?” “偏題了嗎?”朱鈞搖搖頭,“并沒有,本王只是將話題延展出去了,科舉興的從來就不是國家,只是文人。 讀書人多是好事,可讀書人一輩子抱著圣賢書,那就不是好事了!” “荒謬,文道大興,天下興,這怎么就不是好事了?”宋廉有些憤怒的說道。 不單單是他,就連他身后眾人也是怒目相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