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朱高熾?yún)s并不能把朱瞻基叫回家給自己幫忙。 而且對于朱高熾來說,大兒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是遠不如二兒子的。 朱瞻基有能力嗎?這當然是肯定且不需要否認的,雖然如今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但自幼接受皇家教育,由皇帝親自培養(yǎng),朱瞻基的能力是不用懷疑的。 但同樣,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做點實事可能確實沒什么問題,可要他制定國家政策,參與國家朝政大事,未免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在明朝,即便是科舉出身的狀元、榜眼和二甲進士,也不是可以馬上就能夠參與政事,或者放出去州府當行政長官的。 他們在科舉結(jié)束之后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或者庶吉士之類的職位,然后在朝廷各部衙門之間觀政,以此來了解朝廷朝政的運作和積累相關工作經(jīng)驗。 通常要到三年之后,積累了足夠的經(jīng)驗,也熟悉了朝廷的辦事流程之后,才能真正被授予實職。 至于說如夫人的三甲同進士,則會外放到地方,運氣好的話倒是有可能直接當上縣令之類的官,但也屬于少數(shù)。 那種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里中了進士狀元就能當縣令之類的劇情,大多屬于臆想和文藝加工,并且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一甲通常來說都不會外放地方,而是直接從朝廷中央開始干起,很快就能升遷,比起地方官還要苦熬資歷來說已經(jīng)是兩種概念了。 所以朱瞻埈能夠參與到國家大事當中來才是稀奇事,朱瞻基那樣給朱棣跑跑腿抓抓刺客什么的才是正常安排。 盡管讓一個皇長孫去扮錦衣衛(wèi)抓刺客本身已經(jīng)很離譜了。 “你大哥就算了,他性格還有些急躁,而且工于心計,這種朝廷政策的制定應該秉持仁義堂堂正正,陰謀算計不是治國之道。”朱高熾搖了搖頭,教育著自己的二兒子:“瞻埈你從小就聰明,做事也穩(wěn)重,爹對你是放心的。不過有的時候你做事也有些功利,雖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治國之道還是應當多看多想,找出最合適的方法為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