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更俗最新小說》
第(1/3)頁
汝州諸縣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南北兩側的山體連錦起伏向中部延伸過來,形成汝州諸縣丘陵與河川相間、東西綿延近兩百里的槽形盆地地貌。
滍水北支,也是舊汝水的正源,誕生于汝州西南的高山峽谷之間,一路曲折迂回,接納澗水溪流,等到進入汝州盆地時,已是一條激波揚浪的大河了。
滍水北支于汝陽縣東北部進入汝州盆地處,時人稱之紫邏口,其西岸的紫邏山與東岸的云夢山夾河相對,如巨門峙立,如鉗口夾住湍流。
紫邏口有鎖陰之險,州縣在此設立紫邏驛,舊稱紫邏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也因此紫邏口的險峻地形以及汝陽據險而筑,令楚山眾人難以想象河洛敵軍今年這個冬季對汝陽會有什么企圖。
滍水北支出紫邏口后,便是汝州盆地范圍,而紫羅口的西北側,千百年來澗流淹積,形成一片南北縱深數里到十數里不等、東西綿延三十余里,從紫邏口直抵伊河西岸的水澤,這便是舊稱汝海的廣成澤——廣成澤水也是往東與滍水北支合流,經汝州往召陵而去。
廣成澤與嵩山南段山脈之間的狹窄槽形入口,最寬處不足十里,窄處不夠四五里,還有崆峒、靈臺等小山峙立其間,舊時有洛陽八關之稱的廣成關就座落于此。
野史也有傳上古黃帝問道廣成子于汝州崆峒,因此附近的關澤之名多與廣成相關。
大越立朝之后,中原腹地一直都沒有經歷過什么戰事,沒有駐軍,舊關早已廢棄,州縣在此設廣成驛,方便商旅食宿——倘若要挑一處作為汝州真正的西門戶所在,背倚靈臺小山的廣成驛絕對是首選。
大越建繼三年冬季,也是汴梁淪陷后的第三年冬季,廣成驛以西、黃葉吹滿地的谷地,已淪為尸山血海的血腥戰場。
左驍勝軍數千將卒與欲從廣成驛谷道東進的河洛敵軍在此狹路相逢。
周景趕到梁縣見過楊麟之后,趕到廣成驛觀戰,楊祁業率部在此駐守,已經河洛敵軍廝殺兩天兩夜。
“少將軍,兄弟們死傷太慘烈,不能再這么打下去了!”一名中年武將甲衣染滿鮮血,滿臉絡腮胡子有些肉屑,面目猙獰,似吞噬虜兵血肉而歸,他勒馬停在楊祁業跟前,聲音嘶啞的吼道,請求楊祁業果斷撤軍。
“亂我軍心者,杖三十!”楊祁業面無表情的令左右十數將卒,上前將滿眼不甘的中年武將從馬背上拖下去行刑。
坐在馬鞍上的周景拽住韁繩,他的臉皮子微微抽搐著:
敵軍從西面漫山遍野簇擁而來,戰鼓擂動,號角嗚咽,響徹天地,旌旗遮天蔽日。
在河洛敵軍沿伊水南下后,楊麟使其子楊祁業率領左驍勝軍及州兵六千人馬緊急進駐廣成驛附近迎敵,想要擋住河洛敵軍東進汝州的通道。
左驍勝軍據廣成驛小寨以及高不足二十丈的靈臺山列陣,兩天兩夜廝殺下來,死傷近半,防陣接二連三被敵軍撕開。
雖說楊祁業數度率領親兵精銳親自上陣,將防線奪回來,但楊祁業身邊的親兵精銳
也已經死傷差不多了,只剩十數人基本都還帶傷,勒馬守在楊祁業身邊。
河洛敵軍這次是傾巢而出,雖然左驍勝軍將卒作戰英勇,但敵我數量差距太大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峡江县|
泗洪县|
南汇区|
拉萨市|
新河县|
始兴县|
保亭|
哈尔滨市|
咸丰县|
永平县|
施甸县|
达州市|
黔西县|
腾冲县|
柞水县|
武安市|
扬中市|
巍山|
梁河县|
荆门市|
绍兴县|
林西县|
旺苍县|
南通市|
黄龙县|
闽侯县|
大埔县|
玉溪市|
威海市|
宽城|
旌德县|
长寿区|
新和县|
南安市|
嘉鱼县|
石阡县|
蒙自县|
斗六市|
宁都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