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油耗子(下)-《黃金瞳》
第(1/3)頁
眾所周知,河南陜西兩地,自古多帝王將相的陵墓,像位于河南洛陽以北的邙山,陜西渭河周圍的唐朝十八陵,由此也衍生了一個極為特殊的職業,那就是盜墓。
雖然這盜墓自古就有之,遠在三國曹操時期,更是被授予官銜,稱之為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校尉的官職可是不小,在軍中僅次于將軍,掌管特殊的軍隊,而中郎將則是探墓的好手,俸祿高達兩千石,到了近代的盜墓將軍孫殿英,這些人都是“官盜”的代表人物。
不過到了當今社會,“官盜”已經是絕跡了,不可能再有人為了飽自己的私囊,去大肆挖掘古墓的,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而在民間月黑風高夜潛行于荒山陵墓之中的人,都被稱之為“私盜”,也叫“民盜”,這主要指的是個人或者團伙的盜墓行為,這些人大多都是通過利益相互結識,不過更多的卻是親戚朋友,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摸黑盜墓,平時都像良民似地,很難被人發現。
數代“家族營生”傳下來之后,這些人的家族,也就演變為了盜墓世家,即使是現代,在陜西河南等地,也是有許多盜墓世家客觀存在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都知道,這“官盜”不受法律的制約,而“私盜”則就是違法行為了,他們不敢像祖宗那么明目張膽,往往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行動。
“私盜”最為集中的地方,就是陜西,河南與山西這幾個省份,由于近些年來政府打擊盜墓行為的力度加大,現在的“私盜”也化整為零了,一般都是由兩人組成,一個人挖洞,向外傳遞隨葬品,一個人清土望風,這樣的多為一家兄弟之間的關系。
渭市地處關中十八陵的中心地帶,自然是不缺少盜墓的專業人才,而在老三生活的這個縣城里,有個姓胡的出身于盜墓世家的人,組織了一幫子街頭的無業游民,拉起了桿子,開始了集團化盜墓行為。
在初始的時候,他們也發掘了幾座大墓,收獲不菲,搞到不少珍貴的文物,但是這些人都是生與斯長于斯的本地人,沒有什么出手的門路,被一些上門收文物的人把價格壓的很低,風險擔了不少,但是錢沒搞到幾個,加上政府打擊盜墓的力度開始加大,在許多重要的陵墓周圍,都開始有巡邏隊出現了。
這被斷了財源,平日里游手好閑慣了的眾人,手頭就變得緊張了,俗話說:人心散了,這隊伍就不好帶了,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這盜墓集團的胡老大,也較勁腦子的開始尋找新的項目了,怎么著也要讓弟兄們有口飯吃啊。
別鎖撬門?曾經組織起來干過幾次,連撬了三家,一共翻到九十二塊八毛錢,還被人拎著菜刀追了三條大街,有個兄弟差點沒被車撞死,風險太大,收益太低,被放棄了。
攔路搶劫?這需要武力值啊,弟兄們打洞挖坑可以,這活干起來吃力,第一干的時候,就被起早趕集的鄉下倆兄弟打的是屁滾尿流,后來一打聽,那哥倆都是遠近聞名的武把式,于是這念想也被切斷了。
什么?做點小買賣?開什么玩笑,一加一減一再加一等于幾的問題,問上三個人就有三種回答,指望他們去做買賣?保準賠的連褲子都沒有。
為了保證人心的凝聚力,做老大的苦思冥想了好幾天都沒想出什么頭緒來,有一天出門遛彎,不經意間看到了縣城糧油站的倉庫,心中不禁一動。
大家都知道,渭市有著陜西糧倉之稱,糧油儲備在國內都是能排的上號的,大型糧倉在市內就有好幾個,幾十噸的油罐都有不少。
衣食住行,食物就排到了第二,人每天都要吃飯,這油更是必不可少的,而那位被逼的沒了辦法的老大,就是將注意打到了食用油上面。
胡老大回去之后,馬上召開集團會議,各個骨干都必須參加,討論的主題就是:如何能從戒備森嚴的糧油倉庫里面,把食用油給搞出來?
“搶唄!”
有的人不經大腦就開始發言了,迎接他的是一個個豎起的中指,開什么玩笑,這糧油儲備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看門的武警都有一個班,拿什么去搶啊?洛陽鏟?迎接你的指定是一梭子子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龙里县|
丹阳市|
云南省|
衢州市|
治县。|
锡林浩特市|
绥中县|
秭归县|
株洲市|
长岛县|
确山县|
揭西县|
项城市|
社旗县|
金溪县|
泰来县|
云林县|
太白县|
武宣县|
周宁县|
濉溪县|
临西县|
穆棱市|
秀山|
咸宁市|
抚松县|
新疆|
苗栗县|
如皋市|
西乡县|
淳安县|
礼泉县|
闻喜县|
阳新县|
金昌市|
五台县|
禹州市|
兰溪市|
鹤山市|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