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章:英雄出少年?洪七-《林朝英與王重陽的愛恨情仇》


    第(1/3)頁

    光陰似箭,時光任茬,王重陽與周伯通在江湖上已很有威望,江湖上有黃小邪(東海桃花島的黃藥師),歐少毒(西域白駝山的歐陽鋒),段小王爺(南詔大理國的段智興),洪小乞(北方丐幫洪七公)等青年俊杰,同時江湖傳聞還有一個武林奇女子--林朝英。除了王重陽和南帝年紀稍年長外,周伯通與東邪、西毒、北丐的年紀相差無幾。

    北宋滅亡之際,雖南方明教方臘戰死,江湖上的明教黨羽也被黃裳清剿得所剩無幾,加上昆侖派慕容白召集受賄的幾個明教中人也被獨孤求敗殺個一干二凈,唯獨只剩敗走西域的明教一支,導致江湖上400年之久沒了明教的出現。但北方「水泊梁山」不少余黨在江湖創了各門各幫各派,嘍啰門、鐵掌幫、黃河幫、仙俠派......數不勝數,多如牛毛。至此江湖上又出現了明教分支--日月神教等等,江湖武林中又高手如云,俊杰輩出。

    洪七(洪七公)小酒一喝,燒雞一啃,瞬間回憶先祖洪太尉的事......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紛紛擾擾達五十余年。后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定都東京汴梁,國號大宋,為太祖武德皇帝。太祖傳位御弟太宗,太宗傳位與真宗,真宗傳位與仁宗。九十余年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誰料樂極悲生,物極必反,仁宗嘉祐三年春,江南瘟疫流行,不久便傳至東西二京。坐鎮南衙開封知府的包青天,取出自己的俸銀,施舍湯藥,卻無濟于事,病人越來越多。仁宗天子無奈,采取大臣的建議,親手書寫圣旨一道,降御香一炷,封令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欽差,洪太尉受宋仁宗詔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赴朝,祇禳瘟疫。洪信領了圣旨之后帶了數十名隨從,直奔江西信州貴溪縣。不止一日,洪信一行人馬來到信州,大小官員迎接了,洪太尉自認是朝庭的命官,一國的重臣,就在龍虎山擺起了做大官的譜。次日在大小官員陪同中,洪太尉來到龍虎山下,龍虎山「上清宮」的住持率領眾弟子,鳴鐘擊鼓,香花燈燭,把洪信一行人等迎到山上。來到三清殿,洪信請出圣旨,問:“天師在何處?”請他來接圣旨。住持說:“太尉大人,這代天師號曰虛靖天師,性情清高,住在山頂的茅庵里,不在本宮。”(只因虛靖天師性情淡泊,為避免塵俗紛擾,就在龍虎山頂結下一茅庵,修真養性)。洪太尉問:“那怎么辦?”住持說:“天子要救萬民,只有請太尉齋戒沐浴,自背圣旨,焚燒御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師,方可得見。”太尉說:“我自京城到此,一路吃素,如何心不誠?明日我就依你所言,步行上山。”

    第二天天不亮,眾道士便伺候洪太尉香湯沐浴,換了布衣麻鞋,吃了素齋,用黃布包了圣旨,背在背上,手提銀香爐,燒著御香,指明路徑,送他上山。

    洪信口誦天尊寶號,獨自登山,翻了兩三個山頭,走了約有二三里路,已經腳酸腿軟,心中有些不快,就一路嘀咕。就在這時,忽聽雷鳴般一聲大吼,從松樹后跳出一只猛虎來。洪信驚叫一聲,跌倒在地。那只猛虎望著他,咆哮一陣,往后山跳了下去。

    猛虎去了好一陣子,洪信才爬起來,收拾了香爐,再往前走。走不多遠,他心中又在暗自嘀咕,抱怨受了驚嚇。誰料一陣風吹來,又從山邊竹林中躥出一條花蛇來。洪信扔了香爐,驚叫:“這次我完了!”

    摔倒在一塊大石邊。那蛇盤在洪信身旁,眼冒金光,吐著血紅的舌頭,朝他臉上噴了一陣毒氣,溜下山去。洪信爬起身來,大罵道士無禮,若是見不到天師,回頭再跟道士們算賬。

    洪信正要前行,忽聽一陣悠揚的笛聲由遠而近,抬頭看時,卻是一個道童,倒騎一頭黃牛,橫吹一管鐵笛,轉過山坳來。道童笑著說:“天師已趕往京師,去做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祈禳瘟疫去了。”

    洪信聽了,想到方才所受的驚嚇,便轉身下山去了。回到上清宮,洪信埋怨眾道士不該騙他上山,幾乎葬身虎口蛇腹。住持卻說,那虎和蛇都是天師試探他的心誠不誠的幻變之物,而那位小道童就是天師,可洪太尉肉眼凡胎怎可認得真人。住持道:“既然天師已知圣上宣召,此時早已去了,請太尉寬住幾日,游玩一番”。隨后,住持設素筵宴請太尉,飲酌至晚。將宋仁宗的禳災祈福傳達后,洪太尉第二天乘興游覽龍虎山,繼續耍威風,然而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次日早膳后,住持和眾道士陪同洪信游山。誰知,洪太尉天下無本事,游山游出事來,放出天罡地煞星108個妖魔,攪亂大宋乾坤,以致給大宋江山,招來了無盡的麻煩。

    在道人們的陪同下,洪太尉先是觀光了三清殿、九天殿、紫薇殿、太乙殿、驅邪等宮觀。龍虎山上,許多有趣好玩的景致,洪太尉都是走馬觀花,提不起來多大的熱情……在恢宏富麗的宮殿一旁,有個“伏魔之殿”,引起了洪太尉的好奇心。大概是伏魔殿紅門上的大鎖和貼著數十道的朱印封皮,較為特殊。見殿門上用胳膊粗的大鎖鎖著,檐前匾上寫著「伏魔之殿」四個金字。洪信停下腳步問:“此殿是什么去處?”住持說:“這是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的。”洪太尉接著問:“為何要貼上這么多的封印?”道人再答:“洞玄國師封魔王于此后,每經傳一代天師,便親手加添一道封印,目的是讓子子孫孫不敢妄自打開。”為了防止個別膽大之人盲目行動,天師們還命人在鎖芯中澆鑄了銅汁。但這些,都阻擋不了洪太尉要進伏魔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數代天師們的屢屢苦心被他的好奇害死貓之心弄得前功盡棄。

    洪信說:“我要看看魔王是什么模樣。”住持慌忙說:“太尉,這殿絕不能開。”太尉動了怒,說:“你們不讓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說你們違背圣旨,不讓我見天師,假稱鎮鎖魔王,妖言惑眾,把你們都充軍到邊遠軍州受苦!”住持被逼不過,只好叫來幾個火工道人,砸開鐵鎖,打開殿門。洪信走進去,里面黑沉沉不見一物。他命從人點起十多個火把,見殿中一個巨大的石龜馱著一通石碑,碑上刻有四個大字:遇洪而開。洪信說:“天數早定,你們不讓我看”,還驕傲無知地說道:“看來真是神奇,數百年前,就有人將我的姓刻于此處。這分明就是教我開的,看看又何妨!”你們多給我喚幾個人來,用鋤頭鐵鍬把它挖開!住持慌忙相勸,無奈怎能勸得下?這位爺的倔脾氣可是九頭牛都拉不回的主,又是好奇心爆棚的太尉,可真惹不起。太尉命眾人搬開石龜,掘有三四尺深,見有一塊青石板。眾人撬開石板,洪信探頭一看,是個黑洞洞的萬丈地穴。突然,地穴內一陣雷鳴似的響亮,一道黑氣沖出來,掀塌了半個殿角,直沖到半天云霄,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散去了,眾人大吃一驚。

    洪信依仗權勢強迫住持真人打開“伏魔之殿”,結果放走了殿內鎮壓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一百零八星妖魔投胎轉世即應了后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好漢。世人好奇心人人有,洪太尉特別強。洪太尉的好奇心,更是建立在他無知的基礎上。正是他對傳統文化的不熟悉、不了解,才使他放任自己的行為,使得他的好奇和無知放大,使他成為罪魁禍首。害得大宋江山,刀兵四起、大耗國力,除了好奇害死貓之心外,還有洪太尉的官本位特權思想作怪,宋仁宗本是讓他去請天師的,可他認為自己是欽差,不應該讓他這么又苦又累地上山去請。

    沒有真誠,反多了嗔怒,龍虎山上,一白虎一蟒蛇的出現和驚擾,就是預兆。《易經》坤卦初六爻辭講: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就是告訴人們,腳下踩到了霜,就要意識到冬天要來臨了,這是陰氣開始凝聚的時刻,不可躁進……而洪信偏認為自己是做大官的,以至后來還屢次威脅龍虎山道人們,最終放出魔王,攪得大宋四方生靈不得安寧。也是大宋之命數,天意不可違。若不是天降瘟災,愈演愈盛,百姓們受苦,宋仁宗從善如流,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洪信到龍虎山請天師這一出戲,更不會有洪信的偏執和無知,放出魔王。

    到了宋徽宗時期,北邊有宋江「水泊梁山」起義,江南有「明教」方臘起義。但宋江只反貪官,不反朝廷。朝廷就提出招安政策利用宋江攻打方臘。最終方臘戰敗而死,余少數明教一支敗走西域。而「水泊梁山」也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天门市| 清丰县| 黄龙县| 河东区| 会泽县| 永新县| 涞源县| 延寿县| 玉田县| 灌阳县| 和政县| 塔河县| 石首市| 石屏县| 门头沟区| 淳安县| 汕头市| 富川| 芮城县| 七台河市| 株洲市| 广宁县| 惠来县| 靖西县| 九寨沟县| 宁强县| 永登县| 依兰县| 大理市| 松潘县| 新龙县| 定陶县| 东台市| 额济纳旗| 丰县| 张北县| 岐山县| 平江县| 萝北县|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