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答得不好,心腹如她都會被圣人頃刻間除去。 “圣人,婉兒不知?!? 上官婉兒擱下筆,斟酌說道,“婉兒不曾見圣人少年時期的模樣,故不敢妄下定論?!? 但這樣的回答是敷衍,圣人不會滿意,于是她在這句話說完之后,又不急不緩補上一句,“但觀現在的圣人與二娘,二娘遠不及圣人。” “二娘太稚嫩,也太天真,野心雖有,卻并不純粹,與圣人相較,乃云泥之別?!? 武瞾笑了一下,“日后逼宮的二娘呢?” 上官婉兒心頭微微一緊。 ——這個問題比剛才更致命。 上官婉兒深吸一口氣,攏袖起身,在武瞾面前俯身拜下。 額頭抵在繡著盛世牡丹的地毯上,她才緩緩開口說話,“日后逼宮的二娘,像圣人。” 不愿被掌控。 不愿被欺壓。 不愿一次又一次被命運玩弄,所以蓄謀已久,所以一擊致命——她的命,她要自己掌控。 圣人天威? 母女之情? 不,她將一切踏在腳下。 所有君臣道義倫理綱常都要為她讓路。 這樣的二娘,的的確確像極了此時的圣人。 “像我?” 武瞾悠悠一笑,“連你都覺得她像我?!? “很好?!? “既然像我,便該順著這條路走下去?!? · 太平不知道自己的逼宮會不會引起阿娘的勃然大怒,甚至將她下獄,其下場與那些謀逆作亂的宗室朝臣沒什么兩樣。 但仔細想一想,來俊臣是磨刀石,張昌宗兄弟二人又何嘗不是?阿娘養蠱似的養著他們,既為磨刀石,那么現在的她便是安全的,現在的她,顯然無暇在意這一點,彼時的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天幕已經預警,未來的她是李唐宗室的領袖,是她護住了兩位兄長,是她周旋于武家人的攻擊之下,才讓兄長有了喘息之機,甚至在最后關頭,她還推了一把張柬之,讓張柬之逼宮,讓李唐江山重新回到李家人手中。 ——那么這樣的她,有足夠的政治資本在現在便成為李唐宗室的領袖。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太平召集在京的所有宗親,以及所有心向李唐的朝臣。 ——當然,那些被天幕預警謀反作亂的除外,她可不想在這種事情上引火燒身。 但不是所有宗室朝臣都有一顆匡扶江山社稷的心,在看到天幕預警她會逼宮的事情之后,很多人借口身體不適,不敢受她之邀請前來議事。 這樣的人她也瞧不上,連做墻頭草的資格都沒有,她看中的,是那些有風骨但也有頭腦的宗室。 一個時辰后,扮做尋常人裝扮的宗室朝臣們陸陸續續來到她的公主府。 “想來大家已經明白,我召集你們過來的目的。” 太平輕啜一口茶。 李顯李旦一個被流放,一個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太平從中周旋,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兩人的表現對比太平實在慘烈,眾人此時對太平頗為敬佩,太平剛開口,便有一人起身附和,“二娘有話不妨直說,我必以你馬首是瞻,” “我亦如此!” “二娘真乃女中豪杰!唯有二娘,才能護住李唐江山與李唐宗室!” 眾人群情振奮,太平微微一笑,“既如此,我便受各位叔伯姑母兄長阿姐們之推舉,暫做宗室盟長,待李唐江山穩固,我再辭去這一職?!? “這位置只有二娘能做。” “二娘為盟長,我等心悅誠服。” “阿娘稱帝之事勢不可擋,若此時與之抗衡,便是自取滅亡,我們為今之計,便是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太平道,“可天幕預警,阿娘的武周江山一世而亡,以阿娘之要強,怎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 “而武家人已知阿娘最后立了三兄,這種情況下,他們怎么可能放過三兄?” “莫說三兄,只怕此時的四兄也危如累卵?!? 眾人長長嘆氣。 ——他們如何不知道這個道理? 武家人眼巴巴瞧著儲君之位,為了這個位置,他們不惜以身為刀,替圣人做了多少臟活累活? 而今天幕預警,圣人沒有立他們,而是立李顯為儲君,以他們的狠辣,怎會放過李顯? 莫說李顯,只怕李旦也兇多吉少,被他們所遷怒。 至于圣人會不會在武家人陷害李顯李旦時護佑自己的兩個兒子,這種好事他們夢中都不敢想。 ——兄妹三人參與逼宮,圣人不去清算他們已是念在母子之情格外開恩,又怎會護著他們,讓他們日后有機會來兵變逼宮? 只怕此時的圣人,已經在醞釀著廢李立武之事了。 ——李家兄妹三人逼宮,武家人可是半點不曾參與,從頭到尾都是她的好侄子好侄孫,兩相對比,圣人不偏心武家才是怪事。 而他們兄妹三人一死,下一個便是他們這群倒霉蛋。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以圣人之果決,斷然不會留下任何能威脅到自己的東西的存在。 正是因為知道,他們才冒著生命危險來見太平。 太平參與了最后的逼宮,以圣人之毒辣,斷然不會放過太平,他們來見太平,說是盟約聽太平號令,其實說句不好聽的,是來送太平最后一程,畢竟太平是他們這群人中為數不多敢于反抗圣人的人。 “二娘有何良策?” 一陣長吁短嘆后,一人無奈問道。 太平眸中精光微閃,“我有一計,乃李代桃僵禍水東引之計?!? “此計若成,必能拯救三兄四兄于危難。” “二娘快講!” “此計頗為簡單,待阿娘稱帝之后,我們讓一宗室改姓武,請奏阿娘廢四兄而改立這人為太子。” “如此一來,武家人的目標便是他,而不是三兄四兄,三兄四兄的性命便能得保?!? “待阿娘年歲已大,對朝堂的掌控不如之前,我們便兵變逼宮,再擁立三兄為圣人,恢復我李唐江山,眾人以為如何?” “.....” 這算什么好主意! 簡直漏洞百出,毫無可行之機! 圣人又不傻,怎么可能放著兒子侄子不立,去立一個跟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武”姓人? 再者,李顯李旦這種親兒子都遭不住武家人的攻擊,一個時不時鬧著自殺,一個被圈禁十余年,連枕邊人都死得不明不白。 親兒子尚且如此慘烈,若換成一個沒有任何血緣的太子,只怕武家人剛開口,圣人便會大手一揮,直接讓這位“武姓”太子抄家滅族。 如果運氣實在好,圣人頭昏眼花,聽信讒言立了這“武姓”太子,這位“武姓”太子又手腕過人,抗住了武家人的攻擊,熬到圣人年老體衰那一日,但這么長時間的積累,這位“武姓”太子的力量已不容小覷,他怎會甘心把萬里河山拱手相讓? ——只怕兵變之際會順道把李旦李顯滅了,自己坐享九州之主。 眾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誰也說不出半個好字。 ——雖執行不了,但太平的確一心為李唐江山,自己頂著被圣人清算也要給大家出主意保住李旦李顯,單是這份心思,他們便不好一口回絕。 而太平要的便是他們的不好回絕。 太平抿唇一笑,看向與自己血緣最近又年輕力壯的一位宗室,“六郎,你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