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玄凌瞇了瞇眼,算算時間,前世的這個時候,大周可是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養(yǎng)足了兵馬,準備向大順起兵了。 而那時的大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以羲和為誘餌,誘殺云家軍主將云烈。 他勾了勾唇角,這一世換他秦玄凌做了大順皇帝,怎么可能被動挨打?讓大順陷于水深火熱之中呢?他之所以要這個時候起兵,一是四年前對羲和的承諾,二是為了保得大順太平。 但這都不是能明著放在臺面上與朝臣去說的因由。 昨夜羲和與他說的那些,他一開始有些難以接受,可旋即想想也就釋然了。 前塵往事,說來說去逃脫不了情之一字,冤冤相報何時了。 再者,如羲和所說,勸降西涼,兵不血刃,于大順是一樁益事,讓天下多少百姓免遭戰(zhàn)亂之苦,相信太后在天之靈,不會怪他。 如此一來,大順這場戰(zhàn)事便只剩下與大周的對陣。 說是先禮后兵......實則以大周這般的眼高于頂,怎么可能會降了大順?必然會奮力反擊,那么舉大順全部兵力,一戰(zhàn)拿下大周,豈不是易如反掌。 而幾位大臣還在苦苦思索著,該派何人去做那勸降的使臣,雖說國與國之間有那不成文的通識,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但難保就沒有哪位國君激怒之下,大動殺心的! 翻翻史書,這樣的事情也多的是嘛! 故而這做使臣之人,既要有膽識,還要有謀略,更要有氣節(jié)! 他們說出一個名字,又否掉,說來說去也沒個進展,到最后云烈忍無可忍一咬牙站出來,“皇上,老臣以為,這做使臣之人,老臣的長女羲和是最佳人選!” “她的生父是西涼的先帝,生母亦是大周的永德帝姬,她在我云家教養(yǎng)二十年內(nèi),最是明辨是非,還有誰比她更合適嗎?” 幾位大臣震驚的無話可說,想同意吧,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可真要是說反對吧,又總好像是在當著云烈的面,說人家教養(yǎng)有問題......怎么會有問題呢?云家世代忠君愛國,到云烈這一輩,連一雙兒女都是從兵營中拼出來的將軍......云羲和更是連先帝都贊揚過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