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靜姝豎起食指,說道:“其實小檀姐剛才已經說出方法了,就是把一個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做量表。但在制作這個量表之前,要做大量的數據調查。只要調查的數據足夠,我們就能知道影響一個桑蠶養殖場的各個因素,占得比重分別是多少。” 說到這,于靜姝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了幾個朋友提出來的影響因素。 “打個比方吧!比如我們調查過后,發現勞動力影響占比20%,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十分制,給不同村子的勞動力水平打分,再乘以它的百分比,把每個村各個因素的得分加在一起,最接近十分的,理論上就是最優選項。” 這時吳美彤提意見道:“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部分極端的村子去掉,比如小檀剛才說的,什么要求都不答應的村子,這種村子連基本的合作態度都沒有,即便其他方面的條件再好,也不方便我們對接和管理。” “沒錯。”于靜姝點頭應是,“這種評分應該像跳水比賽一樣,把極端的個例去掉。通常來講,各方面比較均衡的村落,才是最優選擇,有短板的村子,雖然可能評分一致,但后期出現大紕漏的概率卻更大。” 說完這些,幾個女人就開始低聲討論起如何著手做市場調查的事了。 “可咱們的數據從哪來呢?我在圖書館看到的很多文獻都是66年以前的了,落后這么多年,肯定不適用于現在了。”耿蘭說道。 “這個時候就要靠人脈了,我會和外貿局那邊溝通,我們做生意本來也是和外貿局合作雙贏,適當地向他們求助也是應該的。” 于靜姝把沈星瀚和江雨麗的聯系方式給了方小檀,嚴肅地說道:“這些事雖然可以我去做,但是以后咱們越做越大了,外貿方面的東西肯定是你要溝通得更多,現在你去聯絡,也可以提前鍛煉鍛煉能力。” 耿蘭聽了,主動說道:“我是學經濟的,分析數據的事我來吧!” “那我這段時間有空就多去幾個村子跑跑,看看那里的村民和村干部怎么樣,哪些村子里害群之馬多,哪些村子組織能力強。”吳美彤也給自己找了事做。 畢玉左右看了看,說道:“我在電視臺那邊有認識的人,看看能不能拿到什么內部消息,方便咱們公司以后選址。” 于靜姝點了點頭,說道:“我媽那邊還在談加蓋廠房和辦公樓的事,我這些天要看她寄過來的計劃案和圖紙,還得考慮一下工人的待遇問題。” 看幾個人都各自有了分工,于靜姝站起身,說道:“既然目標都明確了,那咱們就分頭行動吧!” “等等!”方小檀插嘴道:“萬一最后統計出來,還是有村子得分一樣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