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天啟并沒有告訴陸南,沈家當初之所以以開始做生意改變了家境,還是當時只有十歲的清清建議的。 其實,剛開始,他們對于一個十歲的孩子的話語沒那么重視的。 畢竟,他們一個種大田的,出去做生意,那能做好嗎? 但當時沈清說,他們兄弟幾個都識字,還會打算盤,也很能吃苦耐勞,正適合做生意。 半年后,機緣巧合,沈天啟和沈天明兄弟倆有事來廣陵城一趟,正好遇到了有個賣竹制品的小鋪子出租。 當時,那種小鋪子沒什么生意,繁華地段也有賣竹制品的鋪子,他這個就不出色了,也沒顧客。 這個鋪子房子也不大,好在有個很小的后院,可以在那里編制東西, 加上位置還是偏僻地段,基本上無人問津,那家人也是干不下去了,才準備出租的,好歹一個月有銀子進賬。 而沈天啟他們也是在隔壁攤子吃面時聽到兩個老板聊天知道的。 當時,那家鋪子老板說的是一個月給十兩銀子就租出去,包括里邊的貨物,還包給教會編這些竹制品的編法,這種編制手藝,很多農村里的人們都會,只是有編的精不精致的區別了,對方為了加大能租出去的籌碼,就把這個包教包會也加進去了。 兄弟倆聽到后一合計,十兩銀子,他們身上還是有的,要不要試試做生意呢? 當時沈天啟就想起了自家女兒之前跟他說的話,他頭腦一熱,拍板決定,拿出身上的那張出門前特意去換的十兩銀票,租下! 原本他們就是為了出門時帶著銀票方便一些,袖袋里一塞,根本丟不了,小偷也偷不走。但要是帶個很大的錢袋子,那就不一樣了,他們絕對會成為小偷的目標。 租下后,兄弟倆犯難了,鋪子是租下了,但只有一個月,這一個月他們要是賺不回來這十兩銀子,錢就白搭進去了。 當時兄弟倆一商量,沈天明留下跟著對方學習這些東西如何編制,沈天啟趕緊回家詢問沈清有沒有辦法能讓那些東西賣出去。 賣出去,錢不就有了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