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承恩公是皇后父親,任從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雖然沒什么實權,但在文人清流中有一定話語權。 一旦挑起了百姓與勛貴對立,為平民憤,勛貴不用想都會推出罪魁禍首裴承志頂缸。 武將這邊也沒什么問題,他們敬重平陽侯,自然看不慣不孝生父的裴承志,先前提議廢世子的除了御史,就屬武將最多。 而這時候,文人的態度就更至關重要。 從文人最為推崇的德行角度來說,他們自然也不喜歡裴承志這個抹黑文人形象的,不過一盤散沙不能成事,先前建文帝不就是看準了這點,才對半數朝堂參奏視若無物么? 所以承恩公的態度無疑很緊要,至少能決定半數文人的態度。 再加上本就靠噴人吃飯的御史…… 文官、武將,還有勛貴齊齊表態,她就不信,建文帝還能當睜眼瞎! 事態發展也正如趙瑾預想的那樣。 早間裴承志高高在上的態度無疑叫百姓出奇憤怒,再加上暗地里的推動和有心引導,話題順利從平陽侯世子不孝漸漸過渡到勛貴子弟品行不堪,不配為人。 天子腳下的百姓見多識廣不假,可同時受到的一些壓迫也一直存在,這個話題迅速叫他們感同身受,切身憤怒。 漸漸地,民間對于勛貴的聲音大了起來,隨后恰巧又出了柔嘉長公主之子杜琦于青樓與其余賓客發生沖突,暴打對方之事。 這事巧得很,卻徹底將這場百姓與勛貴的矛盾推到頂峰,叫人輕忽不得。 有些過激的百姓甚至當眾說了不少是非以及打探來的勛貴秘聞,不少人吃瓜吃夠了,也出奇的憤怒了。 他們憑著雙手,貧苦度日,可就是有人奢靡無度,享盡榮華,最后還要來踩他們一腳。 一把火起了之后,隨著風吹又會高漲。 誰家沒個隱私,誰家又沒個對頭?借著這股東風渾水摸魚之下,一時間不少勛貴陰私被公開在陽光之下,坦露無遺,叫人嘲笑事小,有些人命官司卻輕易了結不得,這幾日順天府都忙了不少。 其中尤以勛貴為最,一個個面上不顯,心里卻恨毒了鬧事的和引起一切禍端的裴承志。 百姓的聲音更大了許多,雖說順天府也迫于壓力抓了一些人,可反倒沒有壓下去,還叫民憤更高漲了。 不止朝臣看到了,建文帝也看到了。 很快就有朝臣又提出平陽侯世子品行不堪,德不配位,請廢世子。 與上次不同,這次文官武將一多半都上折參奏,其中以勛貴跳的最為厲害,以英國公為首的一眾勛貴,當朝將裴承志貶的一無是處,仿佛后者是一灘爛泥,而他們則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一樣,恥于與之為伍,更恨不能除之后快! 雖說罵他們的事百姓,可法不責眾不是說說的,他們還真能抓光皇城腳下的百姓不成? 不過心里的怒氣要發泄,罪魁禍首也要整治! 他們奈何不得百姓,還奈何不得一個裴承志不成? 文官武將半數參奏,勛貴世家空前團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