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曉晴,你小心一點!”唐晶晶看著她的動作嚇了一跳。 “沒事的,放心。” 陶曉晴也是一時沖動,此時看著距離她不到十公分的木板邊緣和下方流動的湖水,有些害怕地閉了閉眼,手指緊緊握住手機,以防掉下去。 不過出來后,眼前的景色顯然更加開闊。 她看到了那株蓮花,就在左側的不遠處,仿佛觸手可及。 比其他蓮花要小一些,□□大約15cm,通體純凈潔白,沒有一絲的雜色,好似冬日的一捧新雪,卻又帶著玉質的清透,精致動人。 花瓣層次非常多,一層挨著一層,數量驚人,內圍的瓣尖微微向內卷起,像是一朵盛放的牡丹。 太美了。 陶曉晴在船駛過的時候,近距離地拍下了幾張照片。 其他人沒有見到過這種蓮花,紛紛拿起手機拍攝起來。 這種重瓣類的荷花比起單瓣而言多了幾分華貴,花期更長,觀賞性更高。 陶曉晴回到了船艙,在船娘掉頭的空隙翻看了一下剛才拍到的照片,不禁愣住了。 或許是距離很近、手機像素也很清晰,她發現自己拍攝的與花間集攻略中的相差不大,只是角度和光線有所不同。 所以,那些精美的照片并不是p的! 這里的景色原本就這么美,值得好好觀賞。 * 花間集的人工湖比起動輒數百公頃的濕地公園來說并不大,船娘的速度放得很慢,在荷塘與王蓮之間繞了一大圈之后,搖櫓船緩緩停在了湖對岸的碼頭。 從船上下來,兩人都有些意猶未盡。 對面家庭的小孩子更是嚷著要再坐一遍,被家長無奈地抱起來哄。 “我們先去玻璃花房,回來的時候再去水上長廊走一遍。” “嗯嗯,我也是這么想的。” 感覺還有好多景色沒有拍到。 若是換成別的地點,錯過了也就錯過了,沒什么可惜的,但是在‘花間集’,她們恨不得將每一個畫面都拍下來。 這么美的景色,錯過任何一處都將是她們的損失。 路過幽靜的竹林,聞著淺淡的竹香,心靈在荷花池的渲染下,再次得到了洗滌。 對于陶曉晴這樣的大學生而言,只是覺得心情輕松了一些;但對于那些壓力大的上班族而言,無異于一次從頭到腳的凈化,積攢多年的壓力在這里得到了一定的釋放。 很奇特的感覺。 身體變得輕盈,頭腦變得清晰,困擾內心的俗事在腦海中不斷遠去,唯余竹林的幽靜與細微的沙沙聲。 一切的喧囂在這里停止,連游客的說話聲都小了很多,人們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就像進入了一座塵世之外的桃源之中。 …… 陶曉晴兩人穿過竹林,去往玻璃花房所在地,剛看到的第一眼就被驚住了。 她們印象中的玻璃花房就是用鋼化玻璃搭建的、能透出陽光的房屋——而不是像眼前這座堪稱夢幻的水晶城堡。 腳邊是霧氣彌漫的小徑,從玻璃花房一直延伸至圍欄外,朦朦朧朧,房屋的下方隱匿在層層白霧中,將其襯托得如同仙境。 靠近了看,整座建筑分為上下兩層,卻渾然一體,看不到絲毫拼接的痕跡,四面通透,彰顯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清爽與干凈,若不是能看到輪廓,便如同全透明的一般。 日光照在高聳的穹頂上,那一瞬間,玻璃花房像是整個‘活’了起來。 表面的波紋在緩緩流動,光束沿著頂部一點點地傾瀉而下,淡淡的金色蔓延開來,流光溢彩,又在角度調整完畢后歸于虛無。 “天哪,這是什么......光的折射效應嗎?” 兩人已經看呆了。 陶曉晴忍不住拍了個視頻。 在她眼中,澄凈透徹的水晶城堡附近霧氣彌漫,透明的墻面如水波般流動,內部的盆栽多種多樣,擺放設計頗有意境,引得游客紛紛駐足觀賞。 然而視頻中的玻璃花房卻是完全‘靜止’的狀態,毫無肉眼看到的波紋與光照變化。 而且玻璃花房的內部構造根本無法還原,無論是立體感還是光影效果都比現場看上去差太多了。 “...為什么會這樣?” 陶曉晴接連拍了好幾次都是一樣的效果,內心頗有些不甘心。 “別試了,用相機也拍不出來。”旁邊一個脖子上掛著單反的男生一邊調試鏡頭,一邊嘆了口氣。 他用的是價值大幾萬的專業相機,卻依然無法還原真實的景象。 二維的鏡頭在構造堪稱完美的三維建筑面前,就像一個古老的機器,在層次感、立體感和生動感方面劣勢盡顯。 陶曉晴翻看自己拍到的照片,若不和眼前的實物相比,單看照片,玻璃花房確實非常漂亮,設計感十足。 是隨便一張都能達到驚艷的程度。 想到網絡上那些說玻璃花房是假的、p圖的傳言,陶曉晴實在有些無語。 誰能想到事實恰恰與之相反,照片根本拍不出那種美感,與眼前美輪美奐的建筑相比,那些照片就像是粗制濫造的仿制品一樣。 “我們進去吧。” 兩人跟隨著人流往前走,作為特色景點,這里的人特別多,很多游客在這里打卡拍照。 幸好葉晗早有預料,將旁邊芍藥園和紫薇園的圍墻拆掉,空出很多空間,不然會顯得十分擁擠。 移動門上方的電子顯示屏顯示出當前的游覽人數:189/200。 玻璃花房分為上下兩層,共600m?的面積,每層100人是智能系統計算出的最適宜的參觀人數。 等到人數到達180/200人時,移動門自動開啟,游客進入20人后自動閉合,不需要人為干涉。 這樣的智能化操作也讓不少人感到十分新奇,紛紛拿起手機拍攝。 陶曉晴和唐晶晶是第二波進去的,很多人還在外面拍照,所以她們等待的時間不算長。 兩人自發的與前面的游客排成一隊,井然有序地進入玻璃花房。 移動門在身后緩緩閉合,兩人再次感受到了震撼的場景。 如果說在外面只是覺得建筑唯美大氣,霧氣繚繞如仙境;那么現在則是真正的置身于夢幻之中。 玻璃花房內裝點得好似多肉的樂園,上百盆多肉狀態良好,或擺放于花架之上,或在懸掛于空中,或擁有自己單獨的小屋—— 就像是設計師為其單獨打造的‘一居室’,能夠沐浴充足的光照,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擁有極好的生長環境。 她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奢侈的培養環境,想想也知道打造的費用必然極高。 “快看,這盆也出狀態了!” “養得真好,葉片上色很均勻。” “我靠,這兩盆蒂亞居然沒有徒長。我養的那盆一到夏季就綠油油的,竄得老高,徒長成狗。” …… 聽著周圍滔滔不絕的討論聲,陶曉晴朝那邊看了看,又將目光轉回到眼前的盆栽上來。 她并不是多肉的愛好者,對這些不太了解。 然而即使作為外行,她也能感覺到每一盆多肉的漲勢非常好。 個個爆盆卻形狀美觀,應該是人為控制的狀態,葉片飽滿多汁,顏色各有不同,肉嘟嘟的非常可愛,讓兩人的少女心爆棚。 “曉晴你看,這種叫做‘桃蛋’的多肉好可愛啊。葉片粉嫩嫩、胖嘟嘟的,像鮮嫩多汁的小桃子,感覺一捏就能出好多汁水。” 唐晶晶對著它連續拍了好幾張照片,感覺快要被萌化了。 “確實很可愛。你看這個,形狀真好看。” 陶曉晴指著一盆爆盆的藍石蓮,十幾層的淺藍色葉片圍在一起呈現出‘蓮花盛放’的姿態,葉尖及邊緣帶著一點紅,一頭挨著一頭,顯得格外霸氣。 “這盆也好美,葉片像紅色的果凍,好誘人。” 唐晶晶看向旁邊豎著的介紹牌,“虹之玉,景天科,景天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耐干旱,喜光照......” 她好喜歡,好想養一盆。 就這樣一路觀賞一路往前走,兩人可謂大開眼界,手機中已經拍了上百張照片。 或許是這兒的多肉各有特色,又養得太好,不自覺地就想把它們全都拍下來。 順著旋轉樓梯走上二樓,這里的規劃更令人舒適。 有綠植環繞的休息區、單獨構建的小型花房,還有專門的觀賞區域,地勢較高,站在那里能俯瞰全景,感受不一樣的景色。 這里的多肉種類更加稀有,還有一些仙人掌科的植物,頭頂的球球顏色很鮮艷。 中間有個位置聚滿了人,陶曉晴兩人也跟著走了過去,好不容易在旁邊擠了進去。 這也是一盆多肉,它的葉片很小,大約拇指長短,肉乎乎的生長在一起,相互交織成蓮座狀。 除了葉片下方有一點不太明顯的綠色線條外,其他部位接近純透明,在光線的照耀下晶瑩剔透,猶如琉璃做的冰燈,精致得如同藝術品。 “是霓虹燈玉露嗎?” “應該是冰燈玉露。” “絕美!” “幾乎全錦,冰透感絕了,狀態好到爆。” “我拍了視頻發給我一位養多肉的土豪朋友,他一直在問我,打算10萬塊收,還能再加價。” “臥槽——” “這個價格不算貴,這盆是我見過的所有玉露中的天花板。” !! 聽到討論聲的陶曉晴徹底懵了,和唐晶晶面面相覷。 她本以為多肉十幾塊就能買到,貴的也不過數百元而已,沒想到居然有這么高的價格。 然而她看著眼前如冰晶般透明的葉片,單憑這顏值,確實沒有人會不喜歡。 …… 直到走出玻璃花房,兩人還沉浸在難以言喻的激動之中。 最后一站是古樹區。 她們看過樹齡高達400年的蟠桃樹、以及旁邊的百年古樹之后,沒有直接離開,而是沿著另一條路折返了回去。 等到出去的時候已經到中午了,兩人肚子餓得咕咕叫,卻仍然興致勃勃的翻看著剛才拍到的照片。 這次來花間集不僅增長了不少見識,體驗也堪稱完美。 她們欣賞過靜謐優雅的睡蓮,親眼見到了直徑超過3米的王蓮葉片,坐著搖櫓船穿梭于荷塘之中,聞著清新的荷香,近距離拍下了潔白無瑕的重瓣荷花...... 在玻璃花房的體驗更是奇妙,無論外部的視覺效果還是感官都是一絕。 陶曉晴和唐晶晶對視一眼,同時覺得:24元的票價也太值了吧!! 在回家的路上,兩人不約而同地發了朋友圈。 配圖是從相冊中挑選出不同景色的照片,構成了滿滿的九宮格,不用加濾鏡都足以讓人驚艷。 與此同時,陶曉晴在某購票app上也打了五星好評,對花間集大加贊賞,洋洋灑灑寫了500多字。 這是她第一次寫這么長的評價,對景點的推薦全都發自內心。 如果有時間,她們還會來第二次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