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起初,林巖以為陳民只是在開玩笑。 畢竟,陳民家是搞漁船出海生意的,每一次出海,那就是上萬塊的海鮮貨,拋開成本,賺個大幾千塊,根本不是問題。 他應(yīng)該子承父業(yè),跟著陳老板一起出海才對。 那看得上,這每天采摘野菜的生意? 所以,他并沒有直接拒絕陳民,而是讓陳民試著采摘。 林巖本想著,如果陳民采摘幾天,覺得摘野菜枯燥乏味,可能自己就不干了。 沒想到接下來幾天,陳民都摘了100斤的野菜過來過秤,賣錢。 他還偷偷詢問過陳老板,對于自己兒子不出海,反而上山摘野菜的意思,沒想到陳老板告訴他: “陳民那孩子,還是有幾分機(jī)靈勁的,知道跟著你,能發(fā)大財?!? “他要摘野菜,就讓他摘,每天賺個百來塊,一個月也有3000塊,在我們村,也算是小富戶了。” “上山摘野菜雖然曬了點,但總比出海安全,海上大風(fēng)大浪的,還不知道哪天就葬身魚腹了。” “我干了半輩子漁船,得了一身風(fēng)濕病不說,還整天不著家。” “等過個兩年,我也把漁船租出去,收點租金算了?!? “小巖,你不用顧及我的面子,如果陳民那孩子摘的野菜不新鮮,你該罵就罵!” 聽完陳老板的話,林巖不免有些感嘆。 如果不是生活困苦,誰也不愿意開著漁船到深海,和海龍王搶飯吃。 那,可是拿命換錢的活計。 而陳民上山摘野菜后,也干得是有模有樣,村里的嬸嬸們,都夸他干得不錯。 這些天下來,陳民早已經(jīng)融入了這群嬸嬸挖野菜隊伍中。 陳民的問題,也是眾村嬸嬸們,關(guān)心的問題。 “再加購2000斤,分到各家,就是差不多一家加摘100斤的量?!? 林巖豎起了兩只手指,說道。 眾嬸嬸們聽到這話,無不是眼睛一亮。 每家每戶多挖100斤的野菜,那就是多100元的收入。 一個月下來,那就是又多了3000元! 月入6000元,就算是縣里的商戶,都未必賺得比他們多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