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對于澳大利亞來說,工業發展計劃能夠注入新鮮的活力,在不損害澳大利亞人利益的前提下,也能夠保證國家的各項工業蓬勃發展。 從1901年7月開始,每個月都會有至少五千名土著在士兵的壓迫下無奈的被運送到了澳大利亞,投入到了各行各業的生產建設中。 他們面臨的是讓澳大利亞人聞之色變的危險工作,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丟掉性命。 當然,他們獲得的報酬也非常豐厚。后勤部門精心制作的黑面包和小麥糊,搭配不知道什么蔬菜煮出來的清湯,就是每個土著豐盛的菜肴。 如果放在一戰結束后的德國,那么這些土著的食物可能價值至少數百萬馬克。 阿瑟覺得自己對待他們已經非常仁慈了,不僅花費重金給他們提供食物,還讓他們每天只需用工作十四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可以休息,簡直是當代最慈善的企業家。 當然,土著們怎么想阿瑟是不知道的。不過自從幾個胡言亂語的土著被當場槍斃之后,很明顯能夠感覺到,土著們對待周圍澳大利亞人少了幾分仇恨和憎惡,多了幾分懼怕和臣服。 工業部長皮埃爾和交通運輸部長康萊特這幾天是笑得最開心的。 足夠的土著人力的加成,能夠感覺到最明顯變化的就是工業部和交通運輸部。 這兩個部門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不缺少資金和設備材料的情況下,有了這些土著的加入,工業區的建設和道路的建設簡直日新月異。 不僅道路翻新的速度非常快,就連原本打算至少需要準備數年時間的悉尼城區改建工程也已經提上日程,城區規劃的修改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 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他們也已經習慣在自己工作的許多地方見到這些土著的身影。 雖然大多隔著鐵絲網和圍墻,但那些土著的身影還是能看得非常清晰。 看到那些土著被士兵們用槍友好的“請求”勞動的時候,大部分澳大利亞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不要驚訝,這其實是現代歐洲社會的常態。一個不會壓迫殖民地種族的國家才會被其他國家看不起。 歐洲的崛起總結來說就是壓迫的血淚史,像澳大利亞這樣能夠將血腥的壓迫轉移到外部特別是這些土著的身上,就已經很讓這些澳大利亞人滿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