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等文字自然不會外流。”張景秋輕輕一笑,順手拿起自己面前的這份《內參》“刊物”。 “機密事宜,注意保存,不得外傳”,看到這里,張景秋啞然失笑,搖搖頭,這幫家伙倒真是有些意思。 不過這封皮上還有一個碼號,據送來的人稱,一段時間后,這還要收回,以免外流外傳泄露機密,如果不愿意交回的,就要簽名或者用印表示留下了。 順手翻到最后,張景秋注意到最后封底落名,主編:永隆五年二甲進士、庶吉士馮紫英,責編:永隆五年二甲進士、庶吉士許獬、侯恂,永隆五年進士宋統殷、范景文、賀逢圣、鄭崇儉、王應熊、方有度。 這就是一幫永隆五年進士同年啊,而且還很巧妙的避開了已經授官的三鼎甲,張景秋就知道練國事和楊嗣昌與馮紫英都交往甚密,這里邊難免就沒有這兩位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一科有了馮紫英這個意外因素的出現,原本一直是南強于北的格局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和馮紫英相交莫逆的練國事被點了狀元,探花楊嗣昌與馮紫英也頗有交情,再加上二甲第一的許獬、第八的侯恂都和馮紫英要么一家書院出來,要么就有交情,還帶著一幫像宋統殷、范景文、鄭崇儉的北方士人,便是賀逢圣和王應熊也都是湖廣和西南士人,這局面就有些耐看了。 江南士人在這一科里輪人數仍然占據優勢,但是論影響力就已經落了下風了。   p; 特別是這個《內參》一出來,張景秋就敏銳的感覺到,這玩意兒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花頭,但是也許卻能撬動整個朝中的格局變化。 想想這幾十份東西要送到六部九卿堂上官,而且還會將這些人的反饋文章重新編錄入下一期的《內參》,但哪些人的文章會編錄入?誰的會被這種編者按以鼓勵或者批評的言辭對待?這都會引起閱讀者的不同態度感受。 想到這里張景秋心中都忍不住一凜。 而恰恰是他們這種尚未授官的學子,既有機會觀政了解掌握政務,但是卻又不承擔批評朝政的責任壓力,便是錯了,你還能說給他們什么?還不能和他們一般見識,畢竟人家只是還處于學史修書觀政期間嘛。 張景秋都越發對這個如同妖孽般的馮紫英感興趣起來,難怪皇上都對此子十分關注,甚至連龍禁尉那邊都有人一直盯著。 “子舒,你怎么看?”蕭大亨終于平靜下來,回到座位上,摩挲著椅子的扶手,似乎是在掂量著什么。 柴恪皺起眉頭,“尚書大人,寧夏鎮的情形的確如敬植兄所言每月都有消息傳來,但是我等坐在這公廨里,卻很難從這些傳回來的消息獲知真實的東西,如果說都如行都司和職方司傳回來的消息那般,寧夏鎮早就亂了個底朝天了,但是三月前石光玨還耀武與玉泉營,斬敵一百九十余人,就算是其中有花哨,但是起碼也能說明形勢在可控之下吧?” 蕭大亨和張景秋都微微點頭,他們還沒有聽明白這位右侍郎的意思。 “但是,行人司傳回來的消息卻非如此。”柴恪的表情卻不好看,“以前我也不太看重行人司的消息,畢竟他們不是專業的,很多消息都是道聽途說和只能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表皮,難以深入了解其中,當然可以理解,畢竟這不是他們的職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