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前世中他干過市委秘書長和市委副書記,甚至還短暫兼任過一段時間宣傳部長,對如何應對和運用輿論,都是輕車熟路駕輕就熟,而對輿論的威力同樣有深刻感受。 所以這份大周王朝的第一份政論性刊物,他必須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之所以要把甚至像練國事、楊嗣昌他們都排除在外,就是要利用庶吉士和進士身份,既沒有官職束縛,同時三年之后大家都必須要退出,而自己則可以利用這三年好好現在青檀書院里培養下一科有機會考中的同學出來,為接班做好準備。 許其勛、宋師襄、孫傳庭、傅宗龍、陳奇瑜都是好苗子,三年后就能頂上來,甚至還可以在這三年里再物色一些新鮮血液,這樣一屆接一屆,確保這份權力一直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馮紫英的話讓其他一干人禁不住認真思考,好像還真的是這么一回事。 “好了,咱們也別糾結了,我看了非熊的關于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這篇文章,很有新意,但是估計朝廷會覺得過于激進,不會認可,但是這卻是一個方向,另外在提及土官流官治理以及當民山民矛盾的問題上,我覺 上,我覺得這份建議和提醒很有價值,……” 馮紫英更看重這類同學們撰寫的文章,當這些文章為這些同學們贏得聲望和影響力的同時,也能為他們日后觀政結束時的授官贏得好機會,而同樣也能讓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更寬遠。 相比之下,那些個官員們被動的應對文章,那就需要有選擇性的來區別對待了。 “紫英,你看蕭尚書這篇文章……” 馮紫英親自擔任主編并無人有異議,這份刊物是他的創意,從構想到策劃再到付諸實施,都是他親自一手操辦,而其他所謂的責編都是最后才被拉進來,而真正開始操作都是看到了這幾篇文章和刊物本身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之后,才感興趣起來。 馮紫英也有意沒有設立副主編,而其他人都是責編,也就是許獬、侯恂等庶吉士和方有度、范景文等三甲進士也并無區別,當然理由也很充分,進士們現在在各部觀政,涉及面更寬泛,需要他們去接觸約稿。 “蕭尚書這篇文章談了刑部在地方衙門審理案件時的一些弊病,還是有些看點的,但其實他本意我們都清楚,是要把方叔上篇文章的一些批評指責做一個解釋,嗯,算是朝廷目前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難點吧,……” 一干人就這樣坐在翰林院西廂的一間大廳里,雙排交椅依次而坐,而馮紫英則當仁不讓的坐了上首。 上首另外一張座椅沒人,但拿馮紫英的話來說,這是留給黃侍郎的,雖然他不會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