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紫英,和我猜測的差不多,那或許小弟可以另外安排一番。”王應熊也是一個不甘寂寞之輩,目光炯炯,“播州離我們老家很近,不過就是三四百里地。” “哦,說來聽聽。”馮紫英眼睛一亮。 “愚兄有幾個叔伯兄弟都是那邊販私鹽的,頗有膽略,……”王應熊一邊思考一邊道:“他們去經常深入那邊販鹽,和那邊一些小土司頭人也有交道,對那邊情況也比較熟悉,……” 尋常人三四百里地已經相當遙遠了,許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出過縣,但對私鹽販子們卻不算事兒,便是千里之遙只要有利可圖,一樣敢做。 馮紫英也來了興趣,“既是如此,有許多事情便可以先做起來了。” “輿圖?”王應熊點頭。 “輿圖是必須的,兵部職方司的輿圖我見過,極為粗略,而且未必準備,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讓你幾位叔伯兄弟先勾畫一些最緊要地理輿圖,特別是除開那些大道之外的山路小道,既然是販私鹽,那肯定對這等路徑很熟悉才對,……”馮紫英點頭,“另外還要選址,若是真的要出事兒,官兵要征討,補給之處當設立在哪些地方,水源所在又有哪些不易被破壞,……” “另外更重要的還是人!”見王應熊若有所悟,馮紫英提醒道:“一旦起戰事,一幫對播州那邊地形民情熟悉的人尤為重要,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恐怕尤為重要,而且真正到了那個時候再要來物色這樣的人,未必來得及,也未必合用,……” 原本只是泛泛而談,現在卻越說越深入,馮紫英是想要防患于未然,而王應熊則是希望如果能有這樣的機會能為己所用,所以也是一拍即合。 對馮紫英來說,他當然樂于將這樣一些機會給和自己關系密切的同學,拿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些個同學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三觀”,尤其是世界觀和價值觀,那么給予他們機會,同時在這類機會中不斷給他們灌輸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圖,以求獲得更多的認同感,這就是馮紫英想要達到的目的。 鄭崇儉已經在西疆開始嶄露頭角,柴恪對其很欣賞,或許回來之后,他就能緊隨柴恪在兵部穩步成長,如果順利的話,兩三年后就能授兵部主事,可以說前程遠大。 王應熊同樣可以效仿,而且非常現實。 前世晚明萬歷的三大役之一——播州之亂至今尚未爆發,但是馮紫英已經覺察到了火引子在嗤嗤燃燒了,就看什么時候能引爆。 王應熊若是抓住這個機遇,未嘗不能也找到屬于他自己的一條捷徑。 或許一個播州之役就能讓他脫穎而出呢?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路,但是每個人更要去追求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路,并為之努力奮斗。 自己如此,自己身邊的人呢如柳湘蓮、賈璉、賈環甚至賈寶玉亦是如此,自己的同學們更是如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