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關鍵在于永隆帝對這等事情怎么看,這些人也好生揣摩一下君心,卻一味在這上邊卻逞強炫耀。 賈璉也感覺到了馮紫英在這上邊的不以為然,但他也同樣不好多說。 兩位老爺定了的事情,老太君也是全力支持,又有貴妃這層關系,怎么地也得要把這一關撐過去,一旦大姑娘得寵,賈家便能借此機會重新起勢,這些銀子撈回來都不在話下。 一行人速度很快,途中沒有半點耽擱,甚至是攆著那位御史的控訴彈劾回京。 這一趟去揚州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是反而在馮紫英心中隔了許久一般,實在是因為去揚州這段時間事情太多,幾乎是馬不停蹄,加上練國事他們來了之后,還要操心他們的適應,所以也有些疲倦。 但想休息是不可能的,坐在朝中的一大幫人早已經坐臥不安,不僅僅是東番鹽務,而且動鹽商的事情也如同戳在了某些人的腰肋上,讓他們再也難以坐得住,瘋狂地鼓噪起來了。 當然,對動鹽商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在永隆帝心目中,馮紫英無疑做出了一項他最想做,但是卻又始終不敢下手的事情。 這樁事情究竟是好是壞,還要看馮紫英究竟做得如何。 其他地方都可以稍緩一緩,但是中書科那里卻要馬上去一趟。 在和賈璉道別分手之后,馮紫英便馬不停蹄的去了中書科。 等到一見到馮紫英,官應震更是興奮莫名,立即將馮紫英單獨召到一邊,詢問究竟。 東番鹽務的巨大收益更是重點,而對于鹽商之事,似乎官應震反而不太重視,也不太在意,這也讓馮紫英有些奇怪。 “有什么好奇怪的?你肩負王命而去,任何事情都得要讓位于當下朝廷的難處,鹽商雖然勢大人脈廣,但是是指整個群體,并非單指某一二人,當然這一二人興許也有些關系人脈,但是卻不可能讓整個江南士人為其搖旗吶喊吧?大家不過是在等你拿出一個合適的解釋罷了,你這東番鹽務也選了兩家鹽場參與便做得極好,估計會讓很多聲音立即消失,……” 官應震的滿不在乎,讓馮紫英終于松了一口氣,“官師,對我的彈劾怕是到京了吧?那位御史恐怕是氣壞了,……” “哪個像模像樣的官員不收到幾份彈章?庸人,不做事的人才懶得有人彈劾他們,不過你這么年輕就開始收到彈章,的確是開天辟地就是了,但這也是一份榮耀!” 官應震話語不無驕傲自豪,能讓都察院那幫人氣急敗壞,只能說明馮紫英的本事,至于說彈章能發揮什么作用,哼哼,那還真的兩說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