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一干商人們放下心來離去之后,馮紫英只留下了王紹全。 “榆關港那邊建設進度還在繼續,泊位還會比現在擴大三倍,到那時候,榆關港可以同時容納百余艘大小船只進港停泊,……” “他們對大人取得這個‘水泥’名字不太喜歡,認為不能體現出其真實價值,他們覺得叫‘鐵灰’或者‘鐵漿’更為合適,這樣也能表示這種新型的泥灰能夠讓房屋、城墻堅若鋼鐵,……” 對于這幫晉商的要求,馮紫英不置可否,鐵灰也好,鐵漿也好,不就是一個代名詞,商人們想要彰顯特質,也是取個好彩頭,為日后水泥能大規模推廣使用打好基礎,他也沒有什么太特別的忌諱。 “鑒于‘鐵灰’有非常好的銷路,我們打算再在榆關港建一家之后,考慮到大同、太原、登州和臨清各建一家,……” 馮紫英瞟了一眼王紹全,王紹全的目光也瞟了過來,見馮紫英看過來,又趕緊垂下眼瞼。 “當然,除了在榆關港這家外,其他幾家要等到年末去了,……” 這是要開連鎖店啊,馮紫英心里嘀咕,“都在北方,就沒考慮過南方?南方的需求恐怕比我們北方更大吧?” “主要還是擔心這”鐵灰“的配方難以保密,我們現在雖然能掌握住,但是萬一哪個關鍵匠人逃走或者泄露了秘密,在北方我們還能想些辦法,但是到了南邊兒,恐怕就力有未逮了。” 王紹全何嘗不知道這“鐵灰”有多么賺錢,其實配料這些都相對簡單,原料也都不難找到,工藝難處就在于爐子煅燒溫度要達到超過現在一般所能達到的溫度,這才是關鍵。 “紹全,這種秘密,能保住一時,也保不住一世,在我看來最多三年,這個秘密就再難保住,甚至包括我們冶鐵高爐,頂多十年,也會引來別人效仿,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 馮紫英的話讓王紹全心一緊的同時又是一喜,“如何先下手為強?” “我可以讓人在《內參》和《今日新聞》這內外兩大雜志報刊上造勢,你們也動用你們的人在朝里向工部和中書科建議,鑒于新航路的探索,新制造工藝比如繅絲、織布、制瓷、制茶和冶鐵等上的研制探索都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如果探索出來的新航路卻被船員或者船長賣給外人,使得探索出資者損失,又或者新工藝研制出來卻被人竊取去用于自己的工坊中,那么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朝廷應該出臺律例,對此進行明確規范,以保護……” 馮紫英所說這個也就是他構想的《大周專利條例》雛形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