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也許久沒有見到這位傳言沉疴不起的皇上了,但是現在看來,精氣神狀態都還不錯,完全不像外界一些人傳言的那樣就快要嗚呼哀哉的樣子。 “朕聽聞你在永平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永隆帝示意內侍把錦凳放得近一些,這讓旁邊內侍心里都是一抖,這位小馮修撰看來離開朝中大半年了似乎圣眷未減啊。 “回皇上,不是臣打的這一場仗,臣不過是依托遷安城和遼東軍一部加上永平府訓練了幾個月的軍戶民壯,有遼東二將指揮加上薊鎮騎兵和葉赫甲騎的配合,大了內喀爾喀人一個猝不及防罷了。”馮紫英起身謝罪:“臣在這里還要向皇上告罪,臣私自截留了本該運往遼東的部分火銃,加以武裝永平軍戶和民壯,然后與遼東軍合兵,……” 永隆帝容色不變,顯然是早就知道這個情況了,如此大的事情,要瞞過龍禁尉是肯定不可能的,不過這有朱志仁背書,而且取得了如此大捷,一切都過去抹過去了。 “哦?那遼東軍那邊的火銃你打算怎么還上呢?總不能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了吧?”永隆帝含笑道。 “當然要還,當下永平府這邊和廣東莊記與兵仗局和軍器局合辦的槍炮作坊已經能夠生產火銃,只是產量還小,質量也還不是很穩定,但此番蒙古人退去,他們就打算迅速開工預計到年底就能實現當初設定的生產目標,屆時將遼東那邊的缺數補上不是問題,而且在質量上我們還能比西夷火銃更勝一籌。” 永隆帝滿意地點點頭,“嗯,你這樣甘冒違犯軍法的大險,甚至可能會牽扯到你父親,就是為了保衛遷安一城?” “皇上,臣此番誓死保衛遷安卻絕非為永平一府的安危,而是考慮到對京畿未來安全的長遠打算。”馮紫英知道皇帝對這樁事兒并沒有徹底釋去心里的疙瘩,現在或許可以容忍,但是不給他一個讓他滿意的解釋,恐怕日后還會留在心里起嫌隙。 “哦?”永隆帝 ”永隆帝原本沒有指望在馮紫英這里獲得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是沒想到馮紫英居然會有這樣一番說辭。 “皇上可能應該知道了,由于察哈爾人和外喀爾喀人的南侵,密云、懷柔的淪陷,涌入京師城的流民難免已經接近十萬人了,而且現在昌平、順義和平谷三縣成為戰場,現在簇擁在京師城外的流民數量已經有十幾萬,他們都是躲避戰火而來,而且可以預想,未來一個月蒙古人縱然明知道自己無法打破京師城墻,但是也不會甘于這么輕易就退出邊墻,所以肯定會一連串的進攻,薊鎮軍和宣府軍、大同軍勢必和他們在這一線展開激戰,以蒙古人的游騎機動能力,估計整個京師城北面都有可能淪為戰場,……” 永隆帝皺起了眉頭。 他聽出了馮紫英的弦外之音,戰爭最大的問題就是遺留下來的爛攤子需要收拾,像這樣一場戰事可能產生的流民多達數十萬,他們的家園被毀,農田荒廢,只剩下人,一旦蒙古人退去,他們怎么度過這樣一個凄冷的寒冬?如何熬過明年饑餓的春天? 可以想象得到,他們中大部分人只能把自己可憐的土地賣給那些士紳大戶們,自己一家子淪為附籍農戶,還有一部分本來就沒有土地的無產者才是最悲慘的,他們賣無可賣,就只能出賣自己,甚至連自己都賣不掉的話,那就只能凍死、餓死或者淪為盜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