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好在他還是很聰明的半句沒提該如何如何,只是說這里那里有問題。 齊永泰則真的是震驚了。 如果是一個三十歲的官吏能在自己面前說出這樣一番話,他會給予對方一個非常不錯的評價,起碼是通過這件事情看到了存在的許多弊病問題。 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十三歲,嗯,虛歲十三的少年郎啊。 再說親身經歷了這一場風波,一個從未經歷過官場政務的少年,也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吧? 齊永泰難以控制自己的表情,他不是一個喜怒形于色的人,但今天卻真的要乍然色變了。 “紫英,這是你這一趟自己觀察所得?以前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齊永泰難以置信,他必須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呃,山長,我以前跟隨父親在大同時,也曾經常觀摩他處置軍務,亦有地方上來人和邊軍協調事務,另外此次跟隨喬公和陳公一起出征臨清,還有龍禁尉的張謹張千戶和趙文昭趙百戶,更是帶著我一道,甚至包括后來與臨清州衙對接處置,幾日所見所聞,可謂感受極深,尤其是喬公和趙百戶對許多問題的見解讓我受益極大,……” 這也是一個幌子,如果沒有這樣的理由,無論如何都難以釋去齊永泰內心的疑惑的。 喬應甲不用說,錦衣衛中也非都是酒囊飯袋,齊永泰也不是那種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偏激者,雖然對錦衣衛很不屑,但是也要承認錦衣衛中也有不少干練之人。 像當下的錦衣衛指揮同知盧嵩就曾經與他在擔任兵科給事中時合作過,那就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此子在山東民變中恰逢其時,參與到了漕運衙門、龍禁尉和臨清州衙對整個民變從一開始的鎮壓到后期的處置中去,恐怕的確是經歷了不少,難怪能提出這么多見解來。 當然這其中肯定有喬應甲和龍禁尉那位百戶的功勞。 但無論如何都足以說明眼前這個才是十三歲的少年和其他同齡人相比,大不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