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相反,舀茶太多,茶湯表面濃稠如粥,茶水表面也起不了白沫,這叫做‘粥面聚’。 茶必須要不多不少,把握適量則靠經(jīng)驗,范寧也是失敗了多次才漸漸找到感覺。 茶末放入兔毫黒盞,然后倒入少量沸水,將茶末調(diào)成濃膏狀,一定要攪拌均勻,這是茶湯能否細(xì)膩的關(guān)鍵。 下一步就是點茶的高潮,倒水。 一般是左手拿湯瓶,右手拿茶筅。 范寧提起湯瓶向茶盞中倒水,一條熱氣騰騰的細(xì)線從茶嘴里噴了出來。 點水的要點是手要穩(wěn),落點要準(zhǔn),要有節(jié)奏,沸水必須在一個點注入茶盞,這就不會破壞茶面。 而右手的茶筅要迅速旋轉(zhuǎn)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它起湯花,也就是泡沫,真正的點茶高手會讓湯花變得千姿百態(tài),或動物,或鳥禽、或花朵。 ‘禽獸魚蟲花草之屬,纖巧如畫,須臾即散滅。’ 這叫做分茶,只有點茶高手才做得到。 北宋第一點茶高手,西湖南山凈慈寺的南屏謙師據(jù)說能在茶面上繪制西湖山水,被稱為‘三昧手’。 蘇東坡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詩: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忽現(xiàn)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當(dāng)然,范寧還遠(yuǎn)遠(yuǎn)到不了分茶的境界,絕大部分讀書人都辦不到,倒是頂級茶館的頭牌茶妓反而能做到。 文人斗茶,一斗湯色,二斗水痕,湯色是指誰點出的茶更濃白。 而斗水痕其實就是比泡沫, 誰點出的泡沫越多,時間越持久,水痕露出的時間也就越晚。 很快,茶盞中的泡沫出來了,竟然越涌越高,就像啤酒起泡一樣,泡沫已漫過了茶盞,卻不流下去,牢牢掛在茶盞邊檐上,最后竟成了一個半球形。 段瑜和蘇亮一起拍手夸贊,“好一個雪沫如球,難怪張教諭夸你點茶進步最大。” “阿彌陀佛,小官人點的好茶!” 三人回頭,卻是秋林禪寺的住持大藏法師。 三人連忙起身行禮,范寧謙虛道:“法師過獎了!” 大藏法師笑瞇瞇道:“我只是路過這里,順便告訴范小官人,前院有客人來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