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但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糟。 有時,你堅強了好久,卻因為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 有時,你覺得很痛苦,卻也發現自己咬著牙堅持走了好久。 只有繼續向前,才不會辜負那些在漫漫長夜里依舊熠熠生輝的舊時光。 或許生活,正因為不能稱心如意,才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并確信,你一直走在路上,追逐著你向往的未來。 而我們從始至終的歷程,都是為了擁有自己喜歡的一切而堅持著。 感情中最難過的大概是 你給了一個你愛的人無數次原諒的機會,一次次抱著顆熱騰騰的心期待他的改變,相信他承諾的每句話。 本以為他可以加倍的補償你會去對你好,結果換來的還是一次次的失望。 最可笑的是無論多少次你還是做不到不去愛他,你既想纏著他又想放棄他,又想做到不跟他聯系又想跟他聯系,既慢慢退出他的世界,但又害怕真的失去。 其實總不能為了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待吧,也總會有一人出現,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一直缺少愛的人,面對真心總是誠惶誠恐,患得患失,需要不斷試探,證明,直到最后變得不被愛才「死心」。 所以有時候很羨慕被愛包圍著長大的人,倒不是羨慕被愛的幸福,而是在被愛以后得到的底氣,能夠勇敢地去付出,能夠大方的接受。那種流露出來的坦蕩看著也讓人歡喜。 下次遇到愛情的時候能不能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然后順便自己羨慕自己。 我覺得在愛情里最難得的就是青春感。 之前實習的時候,公司里有一個比我大一歲的小姐姐。有天中午她突然拉著我出去吃飯。 走在路上的時候,她跟我說,其實是因為我失戀了,才拉你出來的,想和你說說話。她跟我說,她談過很多戀愛,分過很多次手,但偏偏這次分手,最難過。 我問她,為什么。 她說,因為我覺得,我和他分開后,我的青春都沒了。 后來吃飯的時候,她跟我說,她大學的時候就想談像高中那樣的戀愛,但大學里遇到的人好像都不對,總是差那么一點點,所以她整個大學里談的戀愛也都不怎么開心。 畢業后,她就覺得,可能再也不會遇到那樣能給她青春感的男孩了吧,但直到遇到她剛分手的那個男朋友,她才覺得,她好像又有了青春。 那個男孩會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帶她去馬路上騎摩托兜風,會走到哪都帶著她,能和她一起喝酒聊人生,這是之前遇到的其他男孩子,都沒有辦法帶給她的青春感。 所以就在分手后,她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被掏空了,好不容易遇見的青春,就那樣沒了。 她跟我說過一句印象特別深的話,青春不是只有十七八歲時才有的,你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或者四十幾歲,都可能遇見,但很難,就像找靈魂伴侶一樣,很難找到。 就突然很認同,來這個世界走一遭,一定要和那個能給你帶來快樂帶來青春的人在一起。 “戀愛呢,分兩種,第一種人對你好是先甜后苦,最開始的時候你覺得愛死了,愛得死死的,沒有他我活不下去,但是感情越來越淡,最后分手了,另一種人是慢熱型的,剛開始你覺得冷冷漠漠,甚至不想交往下去,但是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對你越來越好,你越來越愛,因為愛你最開始的人是想得到你,愛你到最后的人才想陪著你”。 還是覺得覺得兩個人合不合適,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吃不吃你那一套。 你明明就是那種一哄就好的人,他不會在你生氣的時候不管不顧,你偶爾撒個嬌任性一下,他不會說你矯情無理取鬧,你喜歡粘著他,他不會覺得你很煩,你看電視感動得哭,他會一把把你摟在懷里,你需要聽到他說晚安才能安心入睡,他會一天不差得說給你。 好的愛情,往往使一個大人變成小孩子,而不好的愛情才會逼著我們長大。 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說我想吃西瓜后就真的有西瓜吃,我開心的不是有西瓜可以吃,而是知道有人在寵我。” 被人寵著真的是一件很甜很幸福的事,心里知道有個人始終愿意寵愛著自己,愿意做那個保護自己的殼,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做自己,才有更多的底氣一起面對生活的各種難題。 不確定一個人喜歡不喜歡你怎么辦? 在不能確定對方是否喜歡你的時候,任何以疏遠或是刺激對方的行為去試探對方,很難得到正向反饋。 具體行為具體分析,就如前面某些人回答:喜歡一個人是藏不住的。 在長期頻繁接觸中是,他的情緒波動很容易察覺。 以我個人的推斷,你與他的關系要么太熟,要么接觸太少。 太熟,就需要表明心意,讓對面正面回答問題。 接觸太少,就嘗試多出去和她一起處事或是游玩,加深一下聯系,畢竟你喜歡他嘛。 在所有正向關系中,關系不牢靠的情況下都不建議用負面情緒去對待對方,畢竟在此情況下你更需要加深聯系。 單向奔赴有意義嗎? 并不是“雙向奔赴才有意義” 人與人的相處很多時候都是從單向奔赴開始的,然后通過真誠、善意與內在的相似性打動另一個人,最后對方也奔向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