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問她怎么了? 她說有個男生喜歡她,自己都明確拒絕了好幾次了,這個男生不但沒有及時收手,還“加大馬力”,給自己制造各種“驚喜”,稱絕對不會放棄。 有一次周末,男生沒有事先告訴她,直接打電話說在某某電影院門口等她,已經(jīng)買了票。 同事前一天去爬了泰山,又想著正好是周末,想好好睡一天。男生突如其來的約會,讓她很尷尬,她覺得男生這樣很沒禮貌。 男生還覺得自己很委屈,斥責同事,說:“你不就是仗著我喜歡你,覺得了不起嗎!” “我真沒覺得有什么了不起!你要覺得,麻煩你自己把尊嚴收一收!”同事跟我說,“他以為自己很專一,很有毅力。可是事實上我真的很反感!同樣都是人,我為什么不能選擇不被喜歡?!” 同事的這句話讓我陷入沉思。 我們一直以來都覺得別人喜歡自己就好像自己占了便宜,別人委屈了。 總害怕自己一言一行會不會傷害到對方。 甚至有些心腸很軟、不知道怎么拒絕的女生還會選擇將就著試試。 實際上我們忘了,單方面的喜歡本來就是對方的事。你喜歡我是你的事啊,我如果沒有同樣的意思,給個回復就好了,憑什么一定要給回應呢? 你喜歡我,我已經(jīng)知道了。并且在你告訴我的那一刻,一定會開始考慮我們合不合適。 如果我拒絕了說明我們不合適。 你堅持幾天,我會知道你不是開玩笑,我會慎重考慮咱倆的關系; 但你堅持三月半年的,而且還是在我明確拒絕的前提下,我就覺得是糾纏了。 “你念念不忘,我得考慮下;你持續(xù)念念不忘,我可能非常惱火,絕不回響也是可能的!” 我希望所有成年人都能明白一個社交禮儀,那就是:愛一個人可以和他無關,特別是當對方不想與你有關的時候。 童話故事里,相愛的人不管歷經(jīng)多少磨難,最后也總會在一起,但現(xiàn)實生活不是童話故事,現(xiàn)實中每天都在上演遺憾和告別,真實卻無奈。 后來才恍然明白: 愛而不得原來不過是人間常態(tài),有些人注定只能用來懷念。 還記得陳奕迅曾經(jīng)開過一場特別的演唱會:是專門的情侶場。 他提前一年預售了自己的演唱會門票,僅限情侶購買,一人的價格可以獲得兩個席位,當然,一份情侶券由男生券和女生券構成,戀人雙方各自保存屬于自己的那張券,一年后,兩張券合在一起才能生效。 當時票賣的很快,因為情侶雙方都很堅定彼此都是要走一輩子的人,一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是,到了第二年,卻空了好多位子,陳奕迅面對那些空空的座位,唱了那首《明年今日》。 演唱會當天,真的是用現(xiàn)實演繹了愛而不得、聚散有時不過是人間常態(tài)。 在一起時都是拼盡全力想要一輩子,可是,當面對結局的時候,才明白,不過是短暫的擁有了一下,愛與不愛,都要分開。 比起悲傷,更多的是遺憾。 愛因為是你才值得。 宮崎駿說:“我愛你不是為了摟摟抱抱,而是情不自禁的在乎你,關心你,惦記你,想懂你,不是因為我執(zhí)著,而是因為你值得。” 喜歡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開始和結束的事情,我可以對人無止境的好,我可以愛任何人,前提是你值得。 我愛你本來的樣子,你做你自己就已經(jīng)很有價值了。 因為是你,我才決定戀愛,因為愛你,所有的千回百轉(zhuǎn)都是值得。因為我愿意,我才能在浮躁的社會里,跟你從柴米油鹽走向三餐四季。 希望余生都是你,你若一直在,我便一直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