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三章 意識覺醒-《醫者晚明》


    第(1/3)頁

    龔延賢見楊濟時看著他笑,沒好氣道:“針灸本是你家學,勝過我有什么好得意的,等你辛辛苦苦,摸索出針法,確定了穴位,我還不是可以拿來就用。就怕你倒時只得感嘆一句:可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了。”

    “我樂意,醫者豈能弊帚自珍,從而抱殘守缺不思進取?”楊濟時呵呵笑道。

    “你們家傳的《衛生針灸玄機秘要》,不也是代代單傳,弊帚自珍?我可沒見何時刊印發行過。”龔延賢確說道。

    “這是先祖遺命,我也無法改變,但我可以將我自己融會貫通后的針灸經驗,刊行天下。”

    楊濟時先是沉默,繼而說道,他在遺命與使命中,找了個平衡點。那便是將自己所學刊行于世,而不是直接公布家族秘方,這便不違背孝道。

    各行各業,各家各族,弊帚自珍已然是常態,是社會各界所認可的做法,稱之為家傳秘籍。

    這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朝代更替頻繁之時,保存古籍古技,有莫大功勞。這做法可謂是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國家掌握的孤本秘籍,奇技巧工多煙消云散,流落江湖,反倒是私人珍藏,家族技藝得以代代相傳,綿延不絕。

    放眼如今的大明,僅江南數地,傳承數百年的家族比比皆是。

    家傳秘技,對技藝的保存作用不容忽視,但對技藝的損害同樣不容忽視。傳承下來的家族很多,傳承中斷的家族更多。

    從春秋到明代,唯一沒有中斷的只有孔家,而孔家只傳經書,不傳技藝。

    在官方和私傳之中,還有一個重要傳承方式,便是刊印發行成冊,以書籍形式公布天下。而這在古代,也只能傳承一時,也為知識和技藝的延續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自宋以來至今,已隱隱有成為主流的態勢。

    宋版元版書籍,不過數百年,大多都已成了孤本善本,為私人珍藏。書籍的傳承,同樣會存在失傳的可能,于保存技藝上看,也不見得會比家傳更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轮台县| 广灵县| 曲阜市| 天门市| 肇州县| 项城市| 铜鼓县| 确山县| 大冶市| 汉源县| 轮台县| 海兴县| 嫩江县| 宁晋县| 育儿| 东港市| 兴城市| 息烽县| 砚山县| 游戏| 吉木乃县| 静海县| 青龙| 深水埗区| 惠水县| 龙南县| 乌恰县| 宁海县| 长武县| 微山县| 大新县| 顺昌县| 承德市| 青川县| 张家川| 云和县| 江津市| 台湾省| 登封市| 龙州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