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備戰一年,攻楚一年。”大政殿正前方,穿著冕服,戴著垂旒的男人發話了。 他們紛紛互相望著。 “太子知道,給秦國一年的準備時機,楚國會在這一年里,趁機偷襲秦國嗎?” “臣可以將兵二十萬,不需要等待時機,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可幫助大王攻下楚國。” “微臣以為,兵法要道在于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正所謂,反者道之動,當敵軍要和你去爭奪先機時,我們要做的是和他們博弈心態;挑釁他們,引誘他們,設伏他們,吊著他們,讓他們在心理上敗下陣來。” 王綰謙卑地說著。 我原本聽了太子那日的見解,以為太子雖然沒有是可以和我相較量一二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難得在上座放聲大笑。 “臣以為,要趁著這些時間,加強對已經攻占的地區的管轄和防守。讓國中的將士們回家休整,讓更多人回歸于農事勞作,這樣我秦國的糧草兵馬將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數量迅速提升。” 王綰早就聽說了李信要拿二十萬伐楚,自己擔心觸怒嬴政,落得和昌平君一樣的下場,所以一直沒有對外明說。 李信立在一邊,聽著丞相和國尉都開腔幫助太子,心里多少不樂意。 繚聽了,忍不住捋著他那把隨意的山羊胡。 “好個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想必這是蒙將軍的教導吧。” 我可是嬴政的嫡長子。 “大王,臣以為太子的主張言之有理。若是我秦國能夠有一年的時間,專門用于休養生息,整頓兵馬,籌備糧草,一定會增加伐楚的勝算。” 蒙武黑著臉,他站出來道,“大王,臣慚愧。太子所言句句金玉,只是這些道理并不是臣教的。” 李信也是沒有忍住,在朝堂上微微低頭笑了。不是說太子善于體察旁人的心意嗎,我看太子也不過如此。 趙高也是一怔,不是說太子愿意在戰場幕后負責糧草事宜嗎,怎么在朝中又變了說辭。 看著扶蘇自信滿滿,似乎楚國就在他掌中。 “楚國強大,實力未必輸于昔日的趙國。如果用二十萬兵馬去攻打楚國,我相信都尉信可以為我秦國搶奪二十座城池回來。” “臣以為,趁著我秦軍如今將士們士氣正盛、人心鼓舞時,一鼓作氣,可直搗楚國國都壽春。” “每一場真實的戰爭,帶給我的都是受益無窮的經驗。兵書上寫的那些東西,實際上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整理后得來的東西。等我打完楚國,臣也可以寫這些東西出來獻給大王。” 太子沒有實戰經驗,說的再好那也是紙上談兵,除非他能打勝仗回來。 其實戰爭的較量,何嘗不是心理的博弈。 “戰場上未必能夠搶得先機的那一個才是贏家,有時候,越是能沉得住氣的那個,靜得下心來的那個,才是真正的贏家。” 不得不說,秦王政十年如一日堅持這樣標準的跪坐姿態,無論有大臣在還是沒有大臣在,這個樣子真的是英明神武,天潢貴胄之態。 國尉今日也在朝會上,他就坐在武官之列的首座。 而太子竟然提議讓秦國休整一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