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章 我不是來種地的!-《大明官》


    第(2/3)頁

    這聲音應該是叔父家那個堂弟方應元的,年紀比他小二歲,大概是來叫他一起去上學。方應物放下心事應了一聲,便隨同堂弟走了,這仿佛是一種本能。

    山區地狹,不利于大村落聚居,多是零散小村落和田地在平緩地方見縫插針的分布著。山間有條河流,名字叫做花溪,屬于浙江西部新安江的小支流,所以就有了上花溪村、中花溪村、下花溪村的名字。

    其實三個村子相鄰很近,只是礙于地勢隔離不能聚在一起而已。方應物堂兄弟要去的社學位于中花溪村,用了一處沒落神廟作為社學屋舍。

    從八歲起,方應物便在這里讀書識字習文。七年間背過百家姓千字文,讀過四書五經,還學過對偶比興什么的,八股文也摹寫過幾篇。

    這社學屬于官府倡辦,但平常也要靠學生束脩和大戶善款維持,聽說去年的頭號贊助人就是中花溪村王昇王大戶家。王大戶有兩項之最,他是花溪兩岸這些窮村落里最富有的人,同時花溪兩岸最出名的美人也生在他家。

    想到王大戶家,不知為何方應物腦子有些隱隱發痛,仿佛極其不愿意回憶似的。還沒等方應物挖掘出什么門道,他們已經走到了社學門前。

    正要邁步進去,忽然有社學雜役伸手攔住了方應物,帶著幾許無奈道:“館中塾師發了話,從今日起,你不必來了。”

    方應物微微一愣,疑惑的問道:“這是為何?”

    雜役解釋道:“現已四月,你今年束脩遲遲未曾送到,也沒有向先生求情過。先生說此乃無禮,禮絕便恩斷,所以你不能入內聽講了。”

    雖然方應物被攔住了,但方應元卻暢行無阻的進了學堂。見此方應物暗暗想道,束脩就是學費,他和堂弟兩人的束脩一直是由叔父負責送的,難道今年叔父送束脩只送了堂弟那份,卻將自己那份漏掉了?

    做便做了,還不明說,一直等到今天自己被攔下才知曉,這可真是厚此薄彼、斷人前程的背后小動作!

    方應物忽然感到一陣窩火。須知在當今崇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能讀書便絕了上進之途,此后只能回家種田,有本錢的也可以經商。對于他這個曾經的高材生而言,當然是不愿意的。

    在社學這里大吵大鬧沒有用處,方應物扭頭就原路返回,該去找叔父理論。不多時,他循著記憶又返回了上花溪村。

    在自家宅院外面看到門口閃出個二十七八歲的強壯男子,粗布褐衣,頭頂遮陽的斗笠,臉面粗糙,顯然是終年農事風吹日曬的原因。對于此人,方應物腦中自然而然的閃出相關信息,姓名方清田,職業農夫,稱呼叔父......

    叔父手持農具在院子門口,看樣子正準備下田去,方應物迎上去問道:“叔父斷了小侄那份束脩之禮,為何不曾與小侄明說?叫小侄好一陣不明所以。”

    方清田早有準備,當即答道:“此事是我忘了與你說,今日想起時,你已經去了社學。眼看你漸漸長大成人,讀書也沒甚出息,理當為家里分憂,所以從今日起,便與我一齊下田罷!”

    真要讓自己當農民去種田?或者說要逼迫自己下田當苦勞力?方應物顧不得繼續質疑叔父阻止自己上學卻還送自家兒子過去的小心思,先吃了一驚,仿佛聽到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前世他作為靠著成績混跡于校園的優等生,雖因孤兒身份不至于飯來張口衣來張手,但也具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優良傳統。

    面朝水田背朝天的田園勞動?抱歉,只在電視上看見過,但從來不是他現實生活中的選項。

    說起來方家共有八畝田地,都是祖傳的家業。如今長房方清之、二房方清田兩兄弟沒有分家,故而也就沒有詳細的劃分產權,只算是兩家共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邓州市| 休宁县| 永定县| 龙海市| 宣威市| 邯郸市| 淅川县| 鲁甸县| 察隅县| 藁城市| 宿松县| 沭阳县| 洞口县| 玛曲县| 和静县| 兴和县| 绍兴市| 崇义县| 吴江市| 公主岭市| 长泰县| 新巴尔虎右旗| 郓城县| 宣武区| 辛集市| 东乡族自治县| 西乌珠穆沁旗| 苍南县| 丹凤县| 保康县| 偃师市| 南汇区| 富川| 若尔盖县| 明光市| 张掖市| 卢湾区| 西藏| 陆河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