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云瑯道院,自國朝開辟之時,便已有立。先輩經營,大修積累,早些年經閣之中,法訣千百,其中亦不乏奧妙之方。” “可后來時局變化,閣中經卷散失不少,后人又無補益,今之所有,卻只寥寥了。” 經閣之中,王恒跟在墨守規身后,朝三樓行去。 耳聽這位守藏書靈說起道院過往,倒也有幾分意興,反倒不急問法了。 “你是立功得賞,方才來此求訣,二樓諸方,多是江湖散術,雖也有幾分可以借鑒之處,到底不甚堪用。閣中諸法之內,勉強算得上還不錯的,還得是三樓。” “而你所求乃是咒法訣門,其余諸類經卷,我便不與你多說。” “只說這法訣一類,卻有四種之分,經道院先人整理,是作——數、流、靜、動之總類。” 王恒提起注意,這說法他卻不曾聽過。 只聞當世道術法門,無非陰陽五行分化,又有咒、符、器用、印訣種種形式之別。 墨守規口中法之四門,卻非王恒所知。 “敢問老先生,這四字法門,都有何說道?” 墨守規笑笑,二人此時正走到三樓,他將王恒引達到一排書架前,指著上頭經卷,解釋道:“四類法門,是以驅用之功分類,譬如這‘數’字門中道。” “‘數’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之方,能知趨吉避兇之理。形式之上,并不拘于咒法真言、印訣器用之屬。” 王恒恍然,搖頭道:“弟子不日便將外任,‘數’字門法,雖有奧妙,也能避害,到底不是消災解厄之方,只一卷咒訣擇選機會,卻不好專門去學。” “如此,‘流’字門中之道如何?”墨守規往左手方向的一排書架一指:“流字門中,納含百類,囊括五行陰陽,雖非上圣妙法,不究諸行本質。然運以符箓之妙,印器之功,真言經頌之手段,治病療傷、辟水辟塵、驅邪查惡,也是一絕。” 王恒略做思索,還是搖了搖頭:“弟子寒門出身,自來無甚隨從驅使,打水凈衣,鋪床掃地,自己也能做了。至于治病救人,道司官吏,自有司職,憑弟子身份,學些療傷之術無礙,到底不足依仗。” “此外,弟子外任之地,乃是隅縣之所,鬼怪或有,不比人心險惡。諸類修行許也不少,到底境界不高,究于迎面斗殺,卻少高玄手段。玄虛之法,或有解厄消災之功,臨陣應敵之上,稍顯弱些,只怕也不好浪費難得機會。” 墨守規也不見怪,又轉方向指道:“那,‘靜’字門中之道如何?” “此類經卷,雖得一‘靜’字,實蘊斗法之妙。擺壇作法,請圣驅符,諸如魘勝、搬運之運用。此外掐訣念咒,以法壇為基,貼符運劍,隔空取頭,也不是不能做到。” “乃至借天地之勢,立壇布陣,困人拿人,亦在此中。” 王恒沉吟:“倒是有些妙用。” “不過弟子孤身上任,無人調遣,諸事親力親為居多。擺壇之法,需借外用,自身不好騰挪,隨機應變,實有不便之處。” “老先生,卻不知這‘動’字門中道,又是何種妙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