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二集 三路伐吳-《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后又率軍夜襲曹泰,火燒其營,斬敵數千,并乘勢反攻。

    朱桓以少勝多,繳獲無數旌旗軍器戰馬,曹仁領兵隨后到來,卻被吳兵從羨溪殺來,迎頭痛擊。曹仁大敗而退,回見魏主,細奏兵敗之事。

    曹丕大驚,因曹仁系自己叔父,且屢有大功于國,于是勸慰數語,令其回營安養。又遣使前到江陵,打探曹真一路人馬消息。

    鏡頭轉換,按下濡須,復說江陵。

    孫權依從呂蒙臨終所薦,授予朱然符節,使其鎮守江陵,與公安諸葛瑾互為聲援。

    曹真、夏侯尚大舉而至,包圍江陵,三面攻打。朱然見曹軍勢眾,便欲據險固守,副將孫盛不從,恃勇請戰,以死相脅。

    朱然無奈從之,分與三千兵馬,令出城交戰。孫盛恃勇而出,誤中曹真誘敵之計,三千人馬損失大半,只帶千余人退回城中。朱然欲斬孫盛,眾將因其乃吳王族侄,一起告免。

    吳王孫權聞報江陵戰事緊急,遣使傳詔,令諸葛瑾自公安率軍前去解圍。

    諸葛瑾率軍渡江而來,卻被夏侯尚預先探知,引軍縱火燒毀吳兵船只,水陸夾攻。諸葛瑾戰之不利,只得引軍退至上游。

    魏軍圍困江陵數月,內外吳兵斷絕聯系,城中漸漸糧盡,朱然只得令殺戰馬而食。城內雖有近兩萬兵馬,但士兵多因饑餓以致渾身浮腫,能夠參加戰斗者只有五千余人。

    曹真命令士兵在江岸堆起土山,臨城立起無頂高臺樓櫓,向城中放箭,矢如雨下;又暗派軍士潛至城邊挖掘地道,但因城堅而不能透。

    東吳守城將士皆大驚失色,唯朱然泰然自若,并無絲豪恐懼,且不斷激勵將士殺敵。

    一日,朱然在城樓上巡哨,見對岸魏軍懈怠,即帶一千精壯,偷偷打開城門,上船渡江。尋至魏營薄弱之處,率軍吶喊殺入,迎風放火。

    魏兵不知吳兵虛實,一時大亂,被吳軍攻破兩座營壘,掠走糧米無數。

    朱然率人搬糧上船,渡江回城,江陵遂解乏糧之危,城內軍民皆為振奮。即喚江陵令姚泰至衙,令其分配糧米,給散正面迎敵之北門守軍。

    姚泰領米而去,肚里盤算半晌,因不知江陵何日解圍,便將糧米克扣一半,悄悄送至自己府中屯藏;后將余糧與北門將士煮粥而食,其他三門將士則不管不顧。

    北門將士因見粥中米少,稀如寡湯,不由大嘩,報與主將。

    朱然聞報大疑,命從姚泰家中搜出其所貪糧米,另有庫中陳米千擔。朱然大怒,令重責五十軍棍,將姚泰打得鮮血淋漓,并抄其家府庫,共得糧二千擔,給散將士軍卒。

    姚泰懷恨,遂修降書一封,令心腹家將當夜趁巡哨北門之機,欲射向對岸曹營。未料被朱然巡城至北門,抓個正著。即將姚泰斬首,高懸首級于城門,三軍肅然。

    諸葛瑾在漢水上流駐扎,見魏軍扎浮橋攻城,在橋上往返渡江,便思一計。于是暗令部下將士割伐江岸蘆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毀魏軍浮橋。

    安排已定,不料當夜暴雨,江水大漲,淹沒魏軍所架浮橋,省得燒了。夏侯尚聞報浮橋被淹,又恐諸葛瑾順流而下攻擊,急命洲渚中魏軍退回北岸。

    朱然在城中看得清楚,見魏軍移營北撤,乘勢大開城門殺出,登船追擊。諸葛瑾率軍順流而下,卻遇魏將文聘引軍擋住。夏侯尚、曹真得以全師而退,狂奔五十余里。

    魏帝曹丕在宛城大營,聞報曹真、夏侯尚兵敗,江陵之圍無功。報猶未了,曹休遣使來報:臣與臧霸合兵,共討東吳主帥呂范。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隊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塹,殺略吳兵數千。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破我前營,斬我上將尹盧,折損數百精銳。

    一班文武聞之,在肚內打打算盤:殺敵數千,我損數百,此戰亦可謂小勝。

    于是皆為曹休吹噓戰功,請天子厚賞將士。

    曹丕聽知三路兵馬,除曹休取勝,其余兩路皆敗,喟嘆道:此戰雖是大將軍曹休請戰于先,但朕以遠師而來,輕擊東吳乘勝之兵,不合兵法,方致此敗!

    因此下令撤軍,詔拜曹休為揚州牧,以防止東吳進犯;遷文聘為后將軍,封新野侯。臧霸被征為執金吾,其位特進。以后每有軍事要務,都常咨訪臧霸。

    安排軍務已畢,曹丕自引軍回洛陽,三路大兵伐吳,就此告終。

    曹仁自隨武帝曹操起兵以來征戰一生,從未有過此等大敗,旋即憂憤而死。

    曹丕大哭,親自戴孝治喪,授命蔣濟為東中郎將,代領曹仁軍隊。蔣濟后被征召回朝擔任尚書,于是魏國中原兵權,盡歸大將軍曹休。

    曹魏戰后敘功,三路大軍,曹仁損失嚴重,曹休小勝,夏侯尚全師而回。魏帝曹丕嘉獎夏侯尚全師以返之功,復增食邑六百戶,假之以斧鉞,進而命為荊州牧。

    夏侯尚由此即與徐晃聯手,攻占上庸三郡,并以此為通道,向西推進七百余里,深入益州東川。漢中及西川山民及山越民族都來投奔,三年之內降附者便有四五萬人眾。

    夏侯尚喜其愛妾,由此冷落正妻。而正妻乃大將軍曹真之妹,哭告于兄,轉訴皇帝。

    魏文帝聞而大怒,派人持天子之詔前去上庸,絞殺夏侯尚愛妾。

    夏侯尚極為悲傷,常借射獵為名騎馬外出,去墓地看望垂吊。黃初七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謚號悼侯。其子夏侯玄繼嗣,又賜侄夏侯奉為關內侯。

    鏡頭轉換,按下曹魏,復說蜀漢。

    曹丕三路伐吳敗還,細作報入白帝城永安宮,告知先主。劉備時刻欲報前仇。此時聞說曹丕鎩羽而歸,知道今生復奪荊州無望,長嘆一聲,染病不起。

    陳到見此情狀,與趙云商議,急使人報至成都。

    孔明聞報沉思,遂修書一封,遣使潛出上庸,循山腹通道至鹿門山谷,面呈師父水鏡先生。使者至南璋鹿門山,見到水鏡先生及龐德公,將丞相書信呈上。其書略云:

    曹丕篡逆,某恐漢祚不繼,無奈奉劉備為帝。不料其一意孤行,舉國伐吳,大取敗辱,使荊、益二州青壯損失殆盡。此后既退永安,又不肯班師成都,是為再次伐吳也。若果如此,前功必化烏有,興漢大業也成南柯一夢矣。故請神醫華佗前往醫治劉備之疾,伏以暗毒,令每年發作,需服獨門解藥不可。此后若其再任意而為,則毒發身亡,無可救也。

    水鏡先生乃與華佗師徒相見,展示孔明密書,請赴白帝城為漢帝醫病。

    華佗說道:世人盡知某于十余年前已死,此去面見劉備,恐其驚怖心疑。行此密事,可使我首徒樊阿前去即可。

    于是密囑樊阿到白帝城后如此施治,勿要隱秘,不露聲色。

    樊阿受了師父囑托,便于囊中藏了秘藥,取道南郡、夷陵,直至白帝城而來。

    這日路過一處鎮甸,天過午時,樊阿覺到腹中饑餓,便至一家面食店肆,打尖歇腳。坐定以后,只點了一份湯粉,既不吃菜,亦不討酒,吃罷既行。

    小二答應自去,樊阿忽見屋角一張桌旁,坐了兩個道士,一老一少。那老道士長得仙風道骨,俊朗飄逸,看不出多大年紀;小的也有三十歲上下,但相貌奇丑。

    字幕:太平道掌門于吉;神算子管輅。

    管輅見樊阿看向自己,笑道:先生此去白帝城,到底治人之病,或是害人之命?

    樊阿陡聞此言,驚不能答,暗猜二道來歷。

    于吉以箸敲案,左手向空中虛招,置于背后,問道:先生去給人醫病,因何不帶藥囊?

    樊阿向腰間看去,果然不見藥囊,脫口問道:二位是何等樣人?似非凡俗之輩!

    管輅笑道:先生神情恍惚,心不在焉,進門之時,藥囊已被樹枝掛去,尚不自知。此去向西便是白帝城,故知你是去與人醫病。又心神不寧,必存私念,不欲害人而何?

    樊阿向屋外看時,可煞作怪,見藥囊果然掛在門口樹枝上,隨風飄蕩。急拿回來打開檢視,見里面之物一樣不少,原封不動。

    此時湯粉端上,于吉及管輅呼嚕呼嚕吃了,向樊阿略一拱手,起身出門,轉瞬不見。

    樊阿見此二人行事詭異,不得要領,只得吃了湯粉上路。

    鏡頭閃回。于吉擊箸吸引樊阿,即施空中取物之術,將藥囊取至背后。

    管輅趁機將華佗所賜之藥偷換,又施手段將藥囊掛上門外樹枝,樊阿卻絲毫不覺。

    閃回結束。救命秘藥既換為毒藥,劉備之死,至此已成定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牡丹江市| 仙桃市| 英吉沙县| 湄潭县| 乌拉特后旗| 荃湾区| 瓦房店市| 堆龙德庆县| 天峨县| 油尖旺区| 浑源县| 永丰县| 大埔区| 从江县| 同江市| 绍兴市| 广州市| 大荔县| 定边县| 前郭尔| 阳城县| 华安县| 峡江县| 伊金霍洛旗| 松阳县| 平阳县| 高邑县| 威宁| 方城县| 扎赉特旗| 方山县| 延寿县| 哈尔滨市| 友谊县| 华宁县| 阿拉善左旗| 九龙坡区| 荆门市| 大丰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