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塊銀錠上沒有天寧節的刻字,而是“陽谷縣城門稅”的字樣。 李裕昨天琢磨半天,覺得這可能是武松領到的薪水。 城門口按照商品的量進行收稅,再融成銀錠,發給本地的公職人員,這很符合古代稅銀的流通情況。 而上一塊刻有天寧節的,就稍稍復雜了一些。 各路進貢的賀銀收到宮廷內庫,宋徽宗又賞賜給了柴家以示恩寵。 宋江去柴家,柴進送出不少銀錠,而其中一塊,被宋江送給了武松,最后被武松帶到了現代社會。 兜兜轉轉一大圈,要是做指紋檢測,估計能挖出一堆宋朝人的指紋。 周若桐看完銀錠,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這塊銀錠的品相比上一塊還好,而且還是城門稅銀,對宋代文化的研究有很大幫助。” 說完,她小心把銀錠塞進一個密封袋中,密封妥當再放進包里,然后拿起手機,給李裕轉了三萬五千塊錢。 李裕點擊收款,好奇的問道: “周姑娘,要是有別的文物啥的,是不是也能通過你賣給博物館呀?” 羊毛不能光緊著武二哥一個人薅,三國時期的文物,也得讓呂布尋摸出來點兒,要是周若桐能幫忙找到買家,這不就是一條穩定的變現渠道嘛。 周若桐瞟了他一眼: “你問這干嘛,打算銷贓啊?” 李裕自然不會說實話,他只是表示最近民宿沒生意,貸款的壓力又挺大,打算回老家尋摸一下,看家里的老人有沒有珍藏什么值錢寶貝。 “要是有就賣給博物館,這樣你們可以做研究,我也能有收入,兩全其美!” 周若桐想了想說道: “別的文物我確實能找到合適的博物館,但價錢就不會有我二伯給的這么高了……國內絕大部分的博物館都靠補貼才能運營,現金充足的可不多。” 李裕對此并不在乎。 賣價低無所謂,咱靠量取勝就行了唄。 他之所以選擇賣給博物館,主要還是想在文物研究方面做點貢獻,賣給販子雖然價格高,但風險也更大,要是文物流傳到國外,說不定還會被判刑。 告別周若桐,李裕開車直奔農貿市場,開始了大采購。 大白菜、白蘿卜、胡蘿卜、粉條、粉皮、皮渣、面粉、大米……凡是耐儲存的食材,他全都要。 另外又買了豬肉、羊肉、牛肉、白條雞、白條鴨等各種肉類。 肉可以凍到冰柜里,也可以做成臘肉、咸肉、風干肉、醬油肉之類的半成品,同樣可以存放很久。 這一趟東西太多,電三輪放不下,他干脆叫了個農用三輪,一路送到了民宿門口。 “汪!” 大金毛見買了一大堆肉,興奮的圍著打轉,像是過年一樣。 卸完車,把蔬菜和米面糧油啥的全都搬到儲藏室,李裕又把五花肉切成長條,用食鹽和花椒在表面抹勻,放進盆里腌制。 腌三天,掛出來風干一下就是東南地區常吃的咸肉。 要是用松柏橘皮熏一下,就變成了西南地區的熏臘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