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章 宗廟與巫廟-《諸夏紀》


    第(1/3)頁

    禹王治水之后,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之地。

    及至后來,禹王之子姒啟,擊敗伯益,開始了自古以來第一個王朝,大夏。

    夏者,雅也,特指黃帝軒轅所制諸禮,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也。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天下九州,皆為夏土。

    九州之民,皆互稱諸夏。

    禹王在時,九州賓服,但凡九州之地,無不以禹王之命是從。

    但是禹王身殞之后,啟繼其位,并沒有禹王的功勞。既然無功勞,那自然難以得到九州所有邦國的認可了。

    特別是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打獵、歌舞,而疏于朝政,更不得萬民之心。

    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于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nèi)部斗爭日趨尖銳,外部四夷相繼背叛。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朝內(nèi)部矛盾重重,趁太康外出狩獵數(shù)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微弱,當了傀儡。

    仲康死后,其子姒相繼位。羿把相趕走,自己奪了夏后氏的君位。

    雖然在數(shù)十年后,姒相的遺腹子姒少康,從有虞氏的虞國起家,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大禹的功德,爭取民眾支持他復興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最終重建了大夏。

    但是,少康中興之后的夏后氏,卻再也難以和禹王之時的夏后氏相提并論。

    有窮氏雖然被驅(qū)逐,但是東夷各國的勢力,卻并未減弱。

    從少康開始,夏后氏后面幾代國君,不斷與東夷征戰(zhàn),夷夏開始慢慢融合。

    可仍有大部分東夷氏族,沒有納入諸夏之中。

    不僅東夷,南方三苗后裔重新興起,西北有戎狄開始攻取九州之地,西南蠶叢氏與魚鳧氏后人所在的巴蜀,又頻頻東出北上。

    等到夏德衰退,天命不再之后,成湯代夏,九州之土,竟僅剩一半左右。

    商人至今,已得天命五百余年。

    可是前面三百年時間,王室亂相紛紛,一代又一代上演奪位之爭,再加上各種河水之患,商人的都城,不斷在變換著。

    直到盤庚遷殷,內(nèi)爭外患,才稍有紓解。

    盤庚之后的商帝武丁,也算是商王室之中,難得一出的有為之君。

    武丁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yè)。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戎狄方國進行征討。

    姬亶帶領民眾在周原之上建立邦國,戎狄之時滋擾,一直沒有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滅族之戰(zhàn)。

    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忌憚周國背靠的大商。

    前些年,他們可算是被商人打怕了。

    而這一次,如今的商帝武乙,派遣仇生來到周原,同樣派遣各路使者去往其他邦國,目的只有一個。

    這位心氣極高的商帝,決定統(tǒng)合諸邦國之力,一起解決東邊最大的一個問題。

    東夷,這個從夏后氏之時,便一直與中原紛爭戰(zhàn)亂不休的族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玉山县| 衡山县| 海丰县| 麻栗坡县| 铅山县| 金华市| 吴旗县| 土默特左旗| 南京市| 涞水县| 灌阳县| 大化| 敦煌市| 拜泉县| 浠水县| 大荔县| 东丽区| 太仓市| 荥经县| 温州市| 利川市| 都匀市| 凤翔县| 台江县| 吉木乃县| 济源市| 紫金县| 新野县| 邵武市| 浦县| 正阳县| 尚志市| 文水县| 襄垣县| 金塔县| 万全县| 饶阳县| 沙湾县| 南充市|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