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落西山,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數百赤甲騎士簇擁著中間老當益壯,仍然傲立于戰車之上的西伯侯姬昌,往白色方陣不疾不徐的走去。 身后拉著的是數十輛囚車,洪錦和土行孫有氣無力的被鎖在其中,目光從怨恨漸漸變成求饒,然后破口大罵,再到最后的沉默絕望。 兩位闡教、截教的出色弟子,此刻淪為階下囚,心中滿是懊惱,如果說當時不一時頭昏的投降,此刻,他們是不是已經等到了大王的救援,正在接受大王的贊揚與褒獎? 可是誰又知道大王居然來得如此的快,如此的果斷。 孟稷伯遠在千里之外,也能讓西伯侯忌憚的直接出賣他們這些降將。 三十萬大軍啊,不對,加上洪錦的三山關守軍,足足三十五萬大軍,就這么對著帝辛的十萬疲憊之師降了。 洪錦想不通,土行孫也不能理解,如果非要給出一個解釋。 那只能是最強的軍隊加上非人哉的統帥,舉世震驚吧。 又或者冥冥之中有一股怨念意志,注定要讓他們去死。 只見姬昌恭敬的走下戰車,在無數白袍甲士的注視下,神態自然的走到那位銀甲帝王面前,恭順的唱喏道。 “臣,西伯侯姬昌拜見大王,愿大王福壽康寧,帝威傳遍四疆!” 帝辛默然不語,靜靜的看著眼前橫推北疆二百里的老人,眼神中露出些許殺氣。 “姬昌,你的理由不覺得很玩笑嗎?還是你認為隨隨便便就可以糊弄寡人?” 姬昌大驚,誠惶誠恐的問道:“大王,此話何意?天下誰不知道我周國最為謙恭,聽聞三山關叛亂,臣是一刻不停的追擊賊寇,不信您問問那些諸侯,問問佳夢關的守將胡升,姬昌的周國勇士可有一人攻過城?殺過一個朝歌士兵?” “……” 場面有些寂靜,看著帝辛望過來征詢的目光,惡來走上前來,無奈的說道。 “陛下,好像還真的沒有!” 帝辛在深秋的冷風中吐出一口白氣,顯得有些無奈,西伯侯做事滴水不漏啊,所有的退路都在做出行動之前提前給自己找好。 只是,這一次姬昌不僅僅是打下來兩座雄關,他在北疆所占領的二百里地,是北疆防線最關鍵的區域,黃河以西,謂之“河西”。 因其地域狹長似走廊,到了漢朝時期又被稱為“河西走廊”。 到了戰國時期,魏國與秦國曾在河西之地發生五次大戰,最后秦國笑到了最后,憑借這塊膏腴之地,秦國也正式開啟了后來的稱霸之路。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周國要出關,有三條路徑,往南可入蜀走蜀道過荊楚與南疆繞行,往北可入草原走犬戎方向繞行,若是以兩點之間直線來論,最好的選擇就是過兩關,從河西入北疆,往東可直達濱州、冀州,往東南可切入大商腹地,直奔朝歌。 戰略上、經濟上、農桑上,對于北疆這塊土地很重要,對于周國更重要。 沒有河西,周國就是被東魯堵死的平靈國。 “姬昌,河西二百里地,你不該給濱州和崇國一個解釋嗎?” 姬昌急忙告罪求饒,面色顯得很為難,此時也不顧君臣之儀,指著自己身后的三十萬大軍默默說道。 “大王,臣本意絕無入侵北疆的想法,只是臣手底下這三十萬大軍人吃馬嚼,他們也要有戰利品,有戰功不是?不然下次犬戎再次入侵,周國的勇士還能有幾個人愿意出戰戍守邊疆,還有幾個人愿意聽從征召呢?” “您在為北疆考慮,是不是也要為周國考慮一下,北海叛亂您讓太師幫崇侯虎平叛,冀州叛亂您御駕親征,大巫祭捕風捉影說了一句遼東七殺星熒惑您也主動幫助北疆防御遼東,東魯也是,二征東夷傾國相助啊,臣在草原與戎族浴血奮戰,西岐都被打爛的時候,您在哪里?大商在哪里?一群人堆在三山關看著周國的笑話。大王您偏心是不是也要有個尺度?周國就如此不被您待見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