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耆英南京簽約-《百年爭戰》
第(1/3)頁
鎮江失,運道絕。道光帝技窮。
戶部又奏:庫銀接近為零,糧餉似已無能為繼。
道光帝無奈傳諭:耆英、牛鑒、伊里布等設法羈縻,便宜從事之處,著從權辦理,朕不為遙制。如夷船回粵,可將相港賜予,廣州、福建、浙江、海口擇時通商。如事了結,飛咨奕經;如事無解,亦咨奕經帶兵飛至。夷逆狡黠,勿只身犯險。此外一切緊要事件必應籌者,均著該大臣等一一分晰妥議,不厭反復詳明,務須永絕后患。該大臣等既知善后難于措手,他國之不免生心,即應思前顧后,預為籌畫,于勉從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計。償稍留罅隙,日后有所借口,以至別生枝節,辦理掣肘。另,鎮江亂民趁亂泄憤,戕官縱賊,實屬罪大惡極。副都統海齡,以闔門死難,大節無虧,仍照都統例賜恤,謚昭節,入祀昭忠祠,并建祠鎮江,妻及次孫附祀。
1842年8月4日,英艦抵南京江面。牛鑒急火攻心,急奏:危急迫在眉睫,伏求圣上速決大計,以拯民命。
牛鑒疏罷,遣人飛馳無錫,請來耆英、伊里布相助。
牛鑒道:“吾大戰大敗,小戰小敗,每戰必敗;所以不能再戰,亦不必再戰。”
伊里布道:“逆夷攻城不略地,俘兵無戕害,行事多有不同。看來只為通商。”
耆英道:“旁事勿論,唯撫此夷,首重誠信;計我之利害,不問彼之是非。因勢利導,不事茍就,務存大體,堅持成約。”
三大員嗟嘆良久,恰道光帝和諭至,遂一致同意璞鼎查所提條款。
8月29日,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乍浦副都統伊里布與英駐清國全權代表璞鼎查在英艦“皋華麗”號上議訂《南京條約》。
約曰:茲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來之不和之端解釋,止肇釁,為此議定設立永久和約。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欽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鎮守廣東廣州將軍宗室耆英,頭品頂戴花翎前閣督部堂乍浦副都統紅帶子伊里布;大英國君主特派全權公使大臣英國所屬印度等處三等將軍世襲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將所奉之上諭便宜行事及敕賜全權之命互相較閱,俱屬善當,即便議擬各條,陳列于下:
一、今后清英兩國永葆和平。
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國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管理貿易通商。
三、割讓相港島。
四、賠償鴉片煙價六百萬元。
五、廢除十三行承辦貿易舊例,英商可與任何人貿易,清國賠償商欠三百萬元。
六、賠償軍費一千二百萬元。
七、所有賠償,分四年繳清,逾期,每百元加息五元。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固原市|
阳原县|
高雄市|
阳谷县|
阜康市|
金门县|
那曲县|
和平区|
靖安县|
九江市|
清远市|
喀什市|
杭锦后旗|
宁波市|
九台市|
遂平县|
周宁县|
海城市|
泊头市|
新竹市|
洪江市|
光泽县|
城市|
咸阳市|
丰镇市|
张掖市|
增城市|
卢湾区|
芷江|
弥渡县|
普兰店市|
普洱|
邵阳县|
中阳县|
饶平县|
九龙城区|
上栗县|
营山县|
景宁|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