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楊撤圍桂林,大軍北進,攻占興安城,籌物措資,盆缽皆溢。 楊秀清道:“妖軍隨后,尾大不掉,后患無窮。全州城,墻高皮厚,實無攻打之必要。吾意,兵分水陸兩路,繞過全州府,直入長沙城;近日暴雨接連,湘水暴漲,三日可達。” 太平軍兵臨城下,全州知州曹燮培膽小氣怯,不敢出戰(zhàn),謂全州營參將楊映河、寶慶協(xié)都司武昌顯道:“賊不開炮,絕不招惹,得過且過。” 兩廂心有靈犀,一度相安無事。太平軍一路乘船,順江而下,前鋒已至蓑衣渡。陸路各軍,亦無害過境,萬軍叢中,一八抬大轎,搖搖擺擺。 全州城頭,一清軍炮手,從未見如此搖晃之黃轎,一時心癢,點燃炮捻,炮聲響處,后軍主將馮云山跌落轎外,腸攤一地,昏死過去。 洪秀全怒火中燒,傾兵圍城,誓為南王報仇雪恨。 禍因一炮起,曹燮培哭笑不得,急急釋囚募婦,協(xié)助守御。燮培指揮兵勇,炮轟槍擊,刀砍矛戳,石砸箭射,滾油澆灌,無所不用其極,竭力死抗十日。太平軍死傷無數(shù),楊秀清惱羞成怒,揚言:“此城必破,城破血洗。” 賽尚阿飭令向榮救援,桂林官民跪泣留向。賽無奈,另遣湖南提督余萬清、川北鎮(zhèn)總兵劉長清、綏靖鎮(zhèn)總兵和春、候選知府江忠源馳援。 太平軍愈攻愈猛,曹燮培漸漸不支,三次血書求援余萬清、劉長清、和春。余、劉、和恐殃及自身,陳兵城外,作壁上觀,死不相救。 曹燮培自知必死,四遺血書:計盡力竭,惟有一死,上以報君恩,下以赴民難。 1852年6月3日,太平軍掘地六尺,聚十六擔貨藥炸坍墻垣,全州城破,楊秀清縱兵焚城、屠城。全城百姓,無論官民兵勇,一概不留。大殺三日,方才封刀。全州城積尸塞途,三日不盡;第四日,有兵佇立殘垣,高呼:“百姓可出。” 偌大之全州城,未有一人回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