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軍機大臣沒有定數,多一個,少一個都是無所謂的,但是所有人都看出來了,焦佑瀛請辭,就是給別人騰位置的。 田雨公出列道:“臣舉薦都察院左都御史崇恩。” 兩宮太后對視一眼,道:“崇恩是宗室長者,德高望重,倒也合適。” “擬旨,著崇恩進入軍機處辦差。” 崇恩出列,叩首道:“臣謝太后隆恩。” 所有人靜靜地望著這一幕。 蘇曳一黨,可是整整有三個軍機大臣了。 而且,未來成立洋務衙門,沈葆楨就是洋務大臣,也會預定一個軍機大臣。 如此一來,就是四個軍機大臣了。 然后,朝堂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因為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 葉赫那拉氏道:“蘇曳這一戰,徹底平息了洪楊之亂,收復了南京,而且還徹底剿滅了捻匪,這是百年來少有之大功,應該如何封賞?” 全場靜寂。 葉赫那拉氏道:“綿愉,你這個大宗正怎么說?” 惠親王綿愉出列道:“按照先例,福康安立下大功,高宗皇帝冊封其為貝子。蘇曳之功,超過福康安,所以冊封為多羅貝勒,較為恰當。” 說到高宗皇帝的時候,綿愉還是稍稍頓了頓。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高宗可不是啥好廟號。 自從趙構成為了宋高宗后,這個廟號就算是臭。 嘉慶皇帝受氣幾十年,等乾隆駕崩后,就給了一個高宗廟號。 所有人依舊沉寂。 大家都知道有這么一天的,當時給蘇曳冊封鎮國公,就是幫他打破某個界限。 如今冊封多羅貝勒,也恰如其分。 而且大家預想中的也是多羅貝勒。 但是,怡親王載垣忽然出列道:“啟稟太后,奴才有事要稟。” 葉赫那拉氏道:“你說。” 載垣道:“當時先帝曾經說過,誰要是滅了洪楊之亂,他不吝封王之賞。” 這話一出,全場再一次嘩然。 怡親王,你還要不要臉啊? 你出賣了肅順和端華還不夠,竟然還要如此跪舔? 沒錯,先帝確實說過這話,但是很快又收回了。 當時群臣都反對,因為當時看來能夠滅掉洪楊之亂的,很有可能是曾國藩。 難道要給漢人封王嗎? 蘇曳作為紅帶子,奉為多羅貝勒,已經非常夸張了。 現在竟然還要封王? 葉赫那拉氏道:“綿愉,你覺得如何?” 壓力頓時來到綿愉這邊。 足足好一會兒,惠親王綿愉道:“奴才,覺得有些過了。” 葉赫那拉氏又問道:“奕,你覺得呢?” 恭親王奕道:“蘇曳功勞卓著,確實應該大大封賞,但該留有余地。” 葉赫那拉氏道:“奕誴,奕譞你們覺得呢?” 這,這是要讓每一個頂級勛貴都表態嗎? 奕誴和奕譞,都是咸豐帝的親弟弟。 惇親王奕誴直接了當道:“回太后話,臣弟覺得太過了。” 醇親王奕譞也出列道:“奴才也覺得,應該留有余地。” 整個大殿內,依舊一片寂靜。 足足好一會兒,葉赫那拉氏道:“平息洪楊之亂功勞太大,非重賞不能平人心。” “先帝既然說過這話,那就按照先帝的來。” “擬旨,冊封蘇曳為多羅懿郡王!” 懿郡王? 蘇曳上前行禮道:“臣,謝太后隆恩,謝皇上隆恩。” 而這個時候,小皇帝仿佛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 接著,葉赫那拉氏道:“擬旨,冊封蘇曳為文華殿大學士。” 蘇曳再一次行禮道:“臣,謝主隆恩。” ………………………… 按說,蘇曳封了郡王,應該門庭若市的。 不過,前來道賀的客人,依舊只有他派系的幾個要員。 當天晚上,蘇曳擺了一個小小的晚宴。 他父母妻兒,皆是不在。 所以,這個宴會也基本上都是自己人。 結果,還是來了幾個重量級的客人。 軍機大臣,總理外事衙門大臣文祥。 上一次,肅順等人逼迫他辭職,他最終抗住了壓力,沒有辭職。 如此一來,他也就被人視為了蘇曳的黨羽。 所以這次晚宴,他到場。 接下來,便是怡親王載垣。 陸軍大臣,榮祿。 最后來了一個大人物,倒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 議政大臣,陸軍大臣,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而剩下來的恭親王奕,醇親王奕翾則是送來禮物。 至于惇親王奕誴,則是人也沒有來,禮物也沒有來。 不過,這一場宴會,總算是盡歡而散的。 ………………………… 整個京城依舊陷入某種意義的震蕩。 所有人都在想,蘇曳應該是冊封多羅貝勒,沒有想到直接封了郡王。 而且,還加封了文華殿大學士。 如此一來,他身上有多少銜了? 議政大臣,總理外事大臣,陸軍大臣,文華殿大學士。 之前議政堂里面,奕是首席議政大臣。 而如今這個架勢,蘇曳起碼也是并駕齊驅了。 不過,整個京城的動蕩遠不止于此。 次日朝會上。 所有人都等著蘇曳再一次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一石驚起千層浪的不是蘇曳,反而是圣母皇太后。 今日,她目露悲色道:“昨夜,先帝托夢于本宮,說平息了洪楊之亂,他心甚慰,對列祖列宗也有了一個交代。按說也應該心安,但不知道為何,他依舊無法安寧,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是無數的流血,無數的哀嚎。” “這又是為何呢?” 榮祿出列道:“啟稟太后,先帝仁慈,洪楊之亂死了太多人,平息之后,他依舊圣心難安。” 葉赫那拉氏道:“竟然是如此啊。” 接著,她忽然道:“既然如此,那本宮就去潭拓寺禮佛半年,祭奠萬千生靈。” 這話一出,許多人出列道:“萬萬不可啊。” “國事一日都離不開太后啊。” “請一些大和尚來做做法事,也就是了。” “或者,派遣一個王公大臣代為禮佛便可。” 所有王公大臣,紛紛出面勸阻。 然而葉赫那拉氏卻非常堅決道:“本宮禮佛之意已決,你們不必再勸。” 然后,她緩緩道:“本宮離開這半年,朝廷政事就交給你們了。” “奕,蘇曳。” 二人出列。 葉赫那拉氏道:“朝廷這萬鈞的重擔,就交給你們二人了。” 蘇曳道:“臣遵旨。” 奕道:“奴才遵旨!” ………………………… 散朝之后,蘇曳前往長春宮。 葉赫那拉氏依偎在蘇曳懷中,道:“你看看,那么多人反對,但本宮依舊給了封了王爵,你以后可不能沒有良心。” 接下來,葉赫那拉氏說了很多話。 蘇曳都能聽出來,這是不安。 對于遠離權力中心的不安。 這一年多來,她都在權力中心,因為要分娩,不得不離開,頓時失去了安全感。 “都怪你,都怪你!” “每一次讓你弄外面,你非要弄在里面。” “現在還要讓我離開皇宮,去給你生孩子。” “你,你又干嘛?你手干凈不干凈。” 蘇曳道:“剛剛洗過啊。” 接著,將手指放在面前道:“你看看,跟油一樣了。” 接著,蘇曳道:“我來侍候太后如何?” 葉赫那拉氏本想拒絕,但一想到這一離開足足半年,不由得緩緩張開。 接下來,光口舌之爭仿佛不夠了。 葉赫那拉氏忍不住道:“你,你還是來吧。” ………………………………………… 次日,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在小皇帝的帶領下,恭送西太后離開皇宮,前往潭拓寺禮佛。 所有人猛然發現。 接下來半年時間,就只有一個太后垂簾聽政了啊。 而且也蘇赫和奕一并領銜政事堂了。 這……這又要進入新時代了。 但這個新時代,確實讓人心有馀悸啊。 上一次蘇曳進入中樞,推出的新政就是裁撤八旗軍,編練帝國新式陸軍。 結果,就是天下動蕩。 差一點就引發了朝廷中樞的分裂。 最終,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打了半年大仗。 這一項軍事改革,總算是推行下去了。 接下來,蘇曳又會燒一把什么火? 真正的天下矚目。 …………………………………… 朝會上。 垂簾聽政的只有慈安太后一個人,她頓時顯得有些不安。 這還是頭一著啊。 “臣有本!”蘇曳出列。 所有人一震,耳朵猛地豎起。 終于要來了嗎? 慈安太后道:“奏來。” 蘇曳道:“洪楊之亂已經平息,天下之事百廢待興。” “臣有幾項舉措,請太后定奪。” “第一項,繼續軍事改革,將地方十余萬八旗軍全部裁撤,編練六個師的新建帝國陸軍。” 換成以前,光這一條就會引發軒然大波。 但是現在,大家都認了。 因為蘇曳是靠軍事斗爭,靠無數生命的代價,推動這項軍事改革的。 幾十名反對者的人頭,剛剛落地不久。 接下來,蘇曳詳細地上奏兵源構成,軍費來源等等。 洋洋灑灑上千字。 慈安太后聽完之后,緩緩道:“眾卿,可有什么別的意見?” 全場沉默。 有意見的都被殺了。 慈安太后道:“如果沒有什么意見,那這一條就過了。” “陸軍部,這樁差事就交給你們了。” 僧格林沁,榮祿,左宗棠等人出列。 “奴才遵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