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甚至汽車領域都是如此,很多功能都是全系標配,但低端車型都被系統鎖死了,只有付費升級之后才能解鎖體驗。 王逸為了讓無界手機和星逸手機,無界電視和星逸電視,都拉開高低端差距,也只能這般騷操作。 否則高端和低端都用一款處理器,那高端品牌就會拉低,影響銷量。 比如前世的聯發科高端處理器x10,八核處理器,本來準備發力高端,對陣高通旗艦。 索尼、魅族、htc等企業也都用到旗艦機上,結果小米用到千元機紅米上,可想而知,魅族、htc的旗艦機都不好賣了! 一句‘和千元機一樣的處理器’,就能減少一半的銷量。 也正是因為小米用到千元機的騷操作,聯發科的高端旗艦之路連連失敗…… 為了盈利,今后星逸科技的中低端芯片,會對外出售。 但高端芯片不會輕易對外出售,就是怕小米這樣的客戶給用到千元機上,拉低高端形象,砸招牌。 除非在合約中就限制好,禁止用于低端機。 哪怕是上一代高端芯片,也不能隨隨便便用于低端手機,必須先換個馬甲。 高端品牌做得不容易,絕不能砸招牌。 高端用鯤鵬510,中低端用鯤鵬500,如此一來,無界手機,無界電視銷量不俗,但也不會喧賓奪主,影響星逸手機,星逸電視。 第二天,比亞迪電視產業園正式掛牌無界電視產業園。 隨后的幾天,整個無界電視產業園都開始了高效率地運轉。 研發部開始研發無界電視。 如何低成本又能保障比較好的體驗,是他們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 像是無界電視a40,售價3499,若是總成本+稅費就2999了,那就廢了。 無界電視也是要賺錢的! 這年頭,一臺3500的電視,如果不能賺個700塊,都是失敗。 在2012年,電視行業還是很美好的,小品牌利潤能有10%-30%。而大品牌能有20%-40%! 不像十年后,一臺電視賺10%-15%的利潤,就不錯了。 人事部也開始瘋狂招人,各種崗位的人才全部招聘,打造全新的無界電視總部。 今后無界電視和星逸電視將會是兩個子公司,獨立運營,相互競爭。 當然,人事總監和核心團隊,都是王逸從星逸科技帶過來的,全面加入無界電視。 而招得最多的,還是工廠工人。 畢竟三班倒,需要的工人比之前多了足足一半。 雖然24小時三班倒比起24小時兩班倒,成本要高一些。 但對王逸來說,反而比友商成本更低。 無他,星逸科技都是自己的工廠,自產自銷。 友商大都是找第三方代工,需要支付代工費。 富士康兩班倒的代工成本,其實比星逸工廠三班倒的成本還要高! 畢竟富士康不是慈善家,做代工也得額外賺一筆! 少部分有自己工廠的企業,雖然不用額外支付代工費,但生產線老舊,效率和成本也比不上星逸科技的新工廠。 更主要的,眼光得長遠。 星逸科技要愛惜羽毛,顧惜名聲。 如果24小時兩班倒,員工壓力大,用不了多久和富士康一樣,出現跳樓事件。 屆時必然上熱搜,必然引發眾怒。 富士康只是代工,沒有自己的品牌,他們不怕這些。 可星逸科技有自己的品牌,最怕這些了。 一旦事情傳播開來,友商再暗中推動,那好了。 “星逸科技黑心工廠,拿著員工當牛馬,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導致員工不堪重負跳樓自殺……” 就這一條,星逸科技好不容易塑造的品牌形象,都得受到致命打擊。 星逸科技的產品,都會被抵制,營收利潤都會全面下滑。 那損失就太嚴重了。 這一點都是必然事件,王逸都不得不考慮。 正是因此,富士康不顧及名聲可以兩班倒,拿著員工當牛馬用。 但是星逸科技和三星一樣,得考慮這些影響。 三星的很多電子廠,都是三班倒。 而蘋果就不用顧忌這些,反正訂單都交給了富士康代工,哪怕兩班倒員工出了事,也都富士康的鍋,影響不到蘋果。 位置決定立場。 當然,王逸還是希望星逸科技是一個有溫度的企業,不那么冷血。 希望星逸電子廠,成為眾多員工長期的選擇。 而不是干上兩三年,就扛不住了,離職,甚至離世。 相反,王逸希望星逸電子廠的員工能干五年,七年,甚至十年…… 這種穩定的老員工,才是品質和良品率的保障。 至于年年招新員工,十二小時倒班,休息不好,一邊眼皮打架一邊打螺絲,良品率能高了才怪。 果然,星逸電子廠招工信息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什么?24小時三班倒,還有2500元,那真是太好了。” “上六休一,每天八小時不加班。” “不加班?不可能吧?哪有不加班的電子廠啊。說八小時,怕是都干到十小事。” “24小時三班倒,工位都沒了,你想加班也沒你位置啊。” “對哦,我忘了這一茬。” “星逸電子廠8小時的工資,比起其他廠十幾個小時都沒低多少,真是良心。” “是啊,八小時不加班,2500左右,適合長期干。” “我三年前還能兩班倒,干十幾個小時,現在干不動了,吃不消。” “我也是,30多了不是20多,一天十幾個小時,扛不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