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想要三分有命中率,至少得加到70多吧,那得多少場比賽才能賺到70點自由屬性?會不會在中途直接被下放發展聯盟了? 就算到70了,在國王隊,估計也沒什么出手機會吧,麥克-畢比,斯托亞科維奇,特科格魯,道格-克里斯蒂,鮑比-杰克遜,克里斯-韋伯,哪個不是三分高手? 甚至連迪瓦茨,三分線外都有不錯的命中率,自己想去投三分?輪得到嗎? 那三分不能選,中投就更不能選了,那選什么? 陸遠志把目光投到了“對抗終結”這個選項上。 國王隊打的是普林斯頓體系,內線大個會提往罰球線外進行組織,這就給了其他球員很多溜底線的機會。 但說來好玩,普林斯頓體系打的就是拉開空間,“聰明的球員戰勝強壯的球員”,可國王這幫球員,聰明是夠了,動態天賦卻很一般。 有時候跑出機會了,籃下空了,結果籃下對抗終結能力不夠,反而被補防的對方球員劈頭蓋臉的給按下來,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現在這支國王隊內,也只有首發克里斯-韋伯和替補鮑比-杰克遜有較強的沖擊力,喜歡沖到被拉空的禁區內得分,而其他球員則是更喜歡跑出空檔然后在三分線外投籃。 真是白白浪費那么大的籃下空檔啊! 可對抗終結是個什么概念呢? 大部分籃下終結,都會遭到對位防守球員和籃下護筐手的強烈身體對抗。 特別是護筐手的身體對抗和封蓋,會大幅降低進攻球員的籃下終結命中率。 二十多年后數據更加完善,會出來一個“籃下護筐時對手實際命中率低于預期”這么個拗口的數據,就是護筐手降低進攻球員籃下終結命中率的數據。 22-23賽季,排名第一的是字母哥,降低16.9%,排名第二的是大洛佩茲,降低13.4%,而到第十位則是加福德的10.2%。 而“對抗終結”這個技能,就能大大減少防守球員對籃下終結命中率的影響,至于減少多少,系統沒明說,還需要陸遠志慢慢探索。 至于點了籃下對抗不點三分球會不會影響后續的發展? 想多了,籃下永遠都是得分效率最高的區域,三分線外只是個備選,小球時代的來臨不是因為三分神射手崛起,而是聯盟的內線球員失去了統治力,無法再高效的在籃下得分而已。 戴維斯學院的教授曾為nba聯盟辦公室統計了1997年至2022年的每一次投籃的數據,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在合理沖撞區內的命中率接近75%,每次出手的期望得分是1.5分,而在三分線外的命中率不到40%,期望得分是1.1分。 三分球崛起,是因為對比的是平均命中率40%左右的中投,中投的期望值才0.8分,基于最基本的數學原理,把更多的中投變成了三分球而已。 至于運球真的不需要加點嗎?只有1會不會在快攻里把球運丟? 這倒是不用擔心,陸遠志現在的運球水平,大概是普通中國高中生的水平,你見高中生在沒有逼搶的情況下會把球運飛?不至于啦。 至于這水平為什么是1?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