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身在南陽的文聘得到劉表的命令,暗暗松了一口氣。 張繡去了江夏以后,他就來到宛城,暫代張繡駐守此地。 他之所以主動請纓來到這里,是因為這里是他的家鄉。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他當然愿意為父老鄉親們做一些事情。 原本以為憑借著之前送糧跟張繡建立起來的關系,這對他來說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誰知來到這里以后他卻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賈詡之前就問過張繡,他們在宛城的所作所為到底要不要瞞著魏延和文聘。 清楚兩人性格的張繡當時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所以這次文聘來到宛城不久就看出張繡似乎是有打算甩開劉表單干的意思。 從理智上來說,他應該把這一切報告劉表,并且跟以張繡為首的南陽勢力劃清界線。 但看著宛城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卻猶豫了。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歷經了四百年風風雨雨,曾經盛極一世的大漢帝國已經江河日下。 秦末群雄逐鹿的場景即將再次上演。 劉表在年輕的時候的確可稱是一方雄主,但如今長期偏居一隅,越來越沒了當初的銳氣。 特別是入主荊州娶了蔡氏之女以后,更是日漸寵信蔡瑁張允這樣的親信。 這難免讓文聘有些失望。 相反張繡在宛城的所作所為卻讓他看到了希望。 比起年輕時的劉表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比及。 不過文聘到底跟魏延不同。 即便內心認同宛城乃至南陽的發展趨勢,依舊是不動聲色,謹慎地跟賈詡保持著距離。 他暗暗慶幸這次劉表沒有提出其他要求——否則他真是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至于賈詡的想法就簡單多了——只要文聘不搗亂就行。 當然了就算他真的想做些什么,賈詡也有信心讓他鎩羽而歸。 隨著宛城的發展漸漸步入正軌,賈詡總算是比以前輕松了一些。 這段時間以來,凡是他認為有必要的消息都通過剛剛建立起來的渠道傳遞給了張繡。 跟荊州成熟的渠道相比自然稚嫩不少,但張繡和賈詡一致認為這是必須的。 既然要走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就要徹底擺脫荊州影響。 信息渠道就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劉表的承諾和賈詡的情報幾乎同時送到了張繡手中。 “呵呵……” 對于這個結果張繡早有預料,因此并不驚訝。 他對信使露出一個不失禮貌的微笑,緩緩說道,“轉告劉使君,只要我張博超在一天,孫策就一天進不了江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