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丹陽,涇縣。 離東門城外二十五里的軍寨內,孫策正在與眾將謀劃下一步打算,就聽有人來報,說是太史慈已被押解歸來。 孫策這次討伐涇縣主要就是為了捉太史慈,因此聽到消息便親自出營去接他。 當看到太史慈被五花大綁的狼狽模樣,孫策立刻喝散左右士卒,又親自上前替他松綁。 跟著還把自己的錦袍披在太史慈身上,就要請太史慈進寨:“我知子義真丈夫也。劉繇蠢輩,不能用為大將,以致此敗。” 孫策的做法頓時讓太史慈大生好感。 心中暗道不愧是能夠與主公一戰的人物,光是這份胸襟氣度就令人心折。 此時此刻,太史慈不禁產生了跟當初的甘寧一樣的想法:如果沒有先遇到張繡的話,肯定就跟著孫策混了。 正思索間,就聽孫策問道: “神亭相戰之時,若公獲我,還相害否?” 太史慈笑了笑:“未可知也。” 孫策聞言大笑,拉著太史慈的手就把他請入帳內,邀之上坐,設宴款待。 一時間賓主盡歡,孫策看著氣氛到了,便說道:“今后之路,我當與卿共闖——我欲拜卿為門下督,待還后授以兵權,拜折沖中郎將,卿意下如何?” 孫策說完這句話就目光炯炯地盯著太史慈,等待著他答復。 其實這話他本來不想這么早說的。 只是先前他親自出營喝散士卒,又自釋其縛,還將自己錦袍衣之,絕對可以說待之甚厚了。 按照以往的經驗,太史慈這時應該納頭便拜才對。 然而自己做了這么多,太史慈卻并沒有表態。 所以他不得不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 聽孫策這么說,太史慈也收斂了笑容,神色一正,“慈今日乃是專程替吾主而來,有一言欲告之孫將軍。” 孫策原本是懷義校尉,離開壽春之前,袁術以他職位卑微,難掌大權為由,表其為折沖校尉,代行殄寇將軍。 所以現在稱之為將軍倒也合情合理。 這句話一說出口,原本熱鬧的宴會剎那變得鴉雀無聲。 眾人不約而同看向太史慈,像陳武、周泰這樣脾氣暴躁的更是一拍桌子站起身來: “敗軍之將,尚敢言勇?” “太史小兒,安敢與我陳子烈一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