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也不推辭,點頭道,“淳平,我想問你一件事。” “張將軍但說無妨。” “你家中可有人叫諸葛亮?” 張繡的目光帶著三分緊張、三分興奮、三分期待,就擔心諸葛玄說出一個“不”字來。 好在諸葛玄沒有讓張繡失望。 “將軍說的可是孔明?” “不錯,就是他!” 張繡的目光在剎那間興奮起來,“淳平知道他?” “孔明乃吾兄君貢次子,吾之從子,自吾兄病逝后,孔明便一直由吾照料。” 諸葛玄說完,有些好奇地望向張繡,“張將軍為何知道孔明?” 此時此刻,張繡恨不能仰天長嘯一聲。 倒不是說他沉不住氣。 主要是因為這個時代英才輩出,但真正讓他當成偶像的,唯有諸葛亮一人。 都說人無完人,可從諸葛亮的一生事跡來看,他幾乎已經是那個最接近“完人”的人物了。 且不提張繡這個現代人,便是歷朝歷代對諸葛亮的贊美之詞都是數不勝數,就連張繡這個理工男隨隨便便都能念出幾句: 千古怨懷漢宮秋,三分天下戰不休。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所以當聽到諸葛玄居然是諸葛亮的親叔叔,張繡又怎么能不興奮,怎么能不開心呢? 他本想趁熱打鐵,說自己久仰諸葛亮的才學,然后借著諸葛玄對自己好感滿滿的機會直接把諸葛亮要過來。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妥。 現在的諸葛亮連弱冠的年紀都不到,幾乎沒有任何名氣,自己如果說久仰大名實在是太假了。 另一個方面則是張繡對把諸葛亮拉到自己陣營并沒有信心。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表面上看,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所打動。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兩人的三觀高度契合。 以千年之后的觀點來看,諸葛亮的目標是興復漢室,天下太平。 所以他選擇的主公,不光是要有這個實力,同時還要具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品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