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生產線到了-《重生在火紅年代》
第(3/3)頁
只有位于北大內的一家研究所在撐場面
說出去李清風都覺得丟人.
當天一眾在四九城的各類教授得到生產線明天到港的消息后,紛紛騎著個子的自行車來到北大微電子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派出車隊,送他們前往津門,他們要第一時間迎接生產線的到來。
這種小事,都不用經過李清風的批復,微電子研究所的所長丁廣清就點頭答應了下來,安排了一個車隊送他們前往津門。
李清風閑來無事,和胡家寶說了一聲,調派了一輛陸地巡洋艦,跟在車隊后面前往津門。
四九城到津門的高速目前還沒有修建完畢,大批車隊想要前往津門,只能走老國道。
國道破舊,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四個多小時,到達津門時,神色萎靡的李清風踉踉蹌蹌的從車上下來,蹲在路邊就是一陣猛吐。
踏馬的,這坑坑洼洼的破路,坐車上跟坐船上沒啥區別,真不如坐火車過來。
“李哥,沒事吧?”
既當司機,又當保鏢的孫愛黨,見到李清風蹲在路邊嘔吐,連忙遞了一個嶄新的毛巾過去。
接過毛巾擦了擦嘴,李清風有些虛弱的擺擺手:“沒事,路太破,有點暈車,休息會就好了”
“這路還好啊,四九城和津門都是國內的重要城市,這邊的路已經不錯了,一些內陸省份的路,那才叫破,有的地方的公路都還是泥土路呢”
“行了,別說了,趕緊住進招待所,讓我休息會”
‘華芯’內部有國資委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內部有黨小組的入駐,出門在外也可以拉出國企的這塊牌子。
公司自己開的介紹信當地的酒店也認可,麻利的開出了足夠所有人入住的房間。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已經恢復過來的李清風和一眾老教授,草草的吃過酒店提供的早餐后,坐車前往碼頭,等待著貨船的到達。
“小李啊,這趟你們去日本,可算是辦成了一件大事,只用了一半的價格,就引進了國內首臺一點五微米的芯片生產線,總算是打破了國內的空白”坐在大巴上,五道口集成電路的安玉民教授,笑著開口夸贊起李清風這條生產線買的值。
聽到安教授的話,李清風挑了挑眉,疑惑的說道:“第一臺生產線?742廠不是在去年年初就說要引進一點五微米生產線了嗎?”
“哼,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前年提出的申請,現在還沒通過開會討論,我看等開會討論通過,這條生產線就差不多要拉走賣廢品了”不等安教授開口,后面就傳來一道帶著憤怒的聲音。
這充滿憤怒的嘲諷話語,讓本來還熱鬧的車廂瞬間冷清了下來。
看到車廂里的氣氛冷了下來,安玉民朝后望了望,無奈的說道:“哎,老劉,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要講,上面自有上面的考慮,畢竟涉及到這么大的一筆投資,自然是需要多開幾次會討論的”
“開幾次會?86年提出“531戰略”到現在,多少年過去了,大會小會開了幾千次了吧?有什么用處?到現在第二個目標都沒實現”被稱為老劉的那個老頭,對于安玉民的話很是不屑,拿“531”計劃出來反駁。
531戰略是在1986年提出的,即“普及5微米技術、研發3微米技術,攻關1微米技術”。
戰略很好,確實是基于國情提出的良好戰略,如果能實施下去,國內芯片產業雖然達不到國際先進,但是卻能死死咬住國際先進的尾巴。
不過落實到具體實施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地雞毛,大部分投資都打了水漂,浪費了國家大量外匯。
目前只有一個742廠達成了第二階段目標,其余工廠.不提也罷。
安玉民沒想到老劉會這么不給面子,開口駁斥道:“胡說八道,開會怎么就沒用了?不開會,怎么可以協調各方就共同協作進行討論,怎么協商達成共識?怎么推動共同行動和合作?”
“我不否認開會確實有很多用處,但是會議主題要由我們這些科研人員來制定,與會人員大部分也要是我們這些科研人員,不能搞外行指導內行這一套”
說到這里,老劉停頓了一下,語帶嘲諷的補充道:“要是把決策權交給他們,那就是立項討論先討論個兩年,行政審批花個2年,技術再引進花個幾年”
“等到真正開始生產的時候,引進的設備技術已經全部落后,開工即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