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泰尼的話,不單單讓羅比恩愣住了,就連騎士都差點沒反應(yīng)過來。 大家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個思維誤區(qū)。 那就是徐思靈是不可戰(zhàn)勝的。 再加上城墻上偷襲沒成功,這更加加深羅比恩和騎士的想法。 徐思靈很強大,強大到不可戰(zhàn)勝。 但也間接讓羅比恩忽略一件事。 徐思靈很強大,但不代表他的士兵也強大。 泰尼緊接問:“博德大人,德拉米斯堡有多少士兵?” 羅比恩依舊沒回答,他和泰尼不熟。 但他被泰尼撥亂了心。 徐思靈的部隊不到百人。 他們的優(yōu)勢就是士兵都穿戴著從未見過的護(hù)甲,護(hù)甲的性能比普通的鎖子甲要好上不少。另外一個優(yōu)勢,就是他們都騎著馬,沒有步兵。 必要時刻,徐思靈的部隊可以隨意脫離。 但德拉米斯堡的情況比阿爾斯通鎮(zhèn)好太多。 不算上騎士、騎士扈從和可臨時的征召士兵,光是常備軍就有三百之多。 騎士羅比恩就有八名,騎士扈從更是不少,而算上能上馬的士兵,騎兵部隊有七十多匹。 這戰(zhàn)力在拉雅伯爵領(lǐng)的子爵中,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如果是兩軍對壘,羅比恩當(dāng)然直接讓士兵橫推過去,碾碎徐思靈的部隊。 但他是守城方。 而且徐思靈不到一百人的部隊,就把德拉米斯堡給圍了。 說實話,這種事傳出去多少有些難聽。 通常攻城方要圍城,都是人數(shù)要高于守城方,才是最合理的。 但德拉米斯堡的人數(shù)是徐思靈的三倍之多還有余,竟就這么被圍了 泰尼的提議很誘惑。 但擺在羅比恩的問題是 他真的能夠戰(zhàn)勝徐思靈嗎? 自己雖然有很多士兵策應(yīng),但騎馬出擊,突襲徐思靈的營帳,他也只有七十多人。 徐思靈的人還是比他多。 德拉米斯堡領(lǐng)地有個特征,就是樹木多,但凡出來的步兵過多,徐思靈察覺不妙,自然可以騎馬轉(zhuǎn)身進(jìn)入山林,到頭來被拉扯迂回的還是羅比恩,想追追不得,想打還要看對方臉色。 騎兵的機動性擺在這,德拉米斯堡但凡有出城突襲的動作,都會被徐思靈的部隊察覺。 光是這么一會,羅比恩已經(jīng)想到自己出城圍剿徐思靈,被徐思靈八種辦法打敗自己的可能。 這還只是談到部隊配置差距的言論。 還沒算上徐思靈的個人武力。 無甲就敢以身犯險,獨自進(jìn)城門登城并開閘的。 整個法國還有誰像徐思靈一樣,能當(dāng)這個瘋子? 無甲的徐思靈都這么癲,有甲還不更過份? 泰尼見羅比恩一直不說,都有些著急起來。 “博德大人,您說話啊!到底行不行,如果有這個想法,我這也有些人手,都可以交予您使用!” 羅比恩看了泰尼一眼,冷漠到:“我會考慮,必要時候真需要唐斯你的人手幫忙,我也不會客氣的。” “那意思,您有這個想法?” “打仗沒這么簡單,唐斯。” “我不理解,我們的人比拉雅騎士多!” “這沒錯,但我們能上馬的士兵并不比拉雅騎士多太多,我們城里的步兵出現(xiàn)過多,一旦表現(xiàn)想圍剿拉雅騎士的意思,拉雅騎士就可以帶來部隊脫離回到山林,我們無法深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