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清晨,訓練房內。 陳澤深吸一口氣,開始了八部金剛功的練習。 第一遍金剛功下來,陳澤嘗試在過程中插入八極拳的十字勁和劈掛掌的輪子勁,都成功引起了炁感的漲縮。 而自第二遍金剛功開始,陳澤嘗試運用通背拳的獨門勁力。 通背拳是一門以柔活松快為主的拳種,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發之。 其中代表性的發勁方式就是混元勁。 所謂混元勁就是把周身的強勁、拙力,改換成為柔韌沉活,輕快自然的活勁。 其要點重在“圓”,勁以圓中求,甩柔力而成剛力,以曲求力如同一個流星錘,掄起來越快越沉,發出力越大,錘也越快。類似于將拳、腿的勁力練成“離心力”。 于是在第七部,鳳凰展翅周身力時,陳澤在動作里摻入了混元勁。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體內的那團炁不僅沒有漲縮,反倒一下子轟地消散開來,直至完全感受不到。 這怎么還把炁練沒了?! 陳澤不驕不躁,又接著往下打原版的金剛功,而不插入任何動作,很快炁感再次回歸。 在接下來的練習中,陳澤又數次嘗試插入通背拳的各種勁力,結果別無二致。 原本練得好好的,只要一插入通背拳的勁力,那團炁立馬就會崩散。 這是怎么回事?陳澤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憑什么八極拳和劈掛掌可以,偏偏通背拳就不行? 于是陳澤將這三門武術的區別一一列了出來,并嘗試總結出通背拳的獨特之處。 如果要說最大的不同,那就只能將目光放在步法和腿法上了。 都說南拳北腿,通背拳作為一門典型的北方拳種,更是將這一特點發揮到極致。 所謂的拳、掌只是一個代稱,并不代表一門武術就只有手上功夫,那是絕對的刻板印象。 哪怕是八極拳這樣以近身短打為主的武術也有闖步、震腳之類的腿腳功夫。 而像劈掛掌這樣大開大合的武術就更不必提,沒有步法的配合是絕對打不出放長擊遠的效果。 可若真論起步法腿法,還得看通背拳,這也是陳澤選擇加載這門武術的目的之一,為了補齊短板。 通背拳的步法有行步、掛步、錯步、散步、連環步、擦拉步、磨盤步等等數不勝數。身形要求做到頭頂,項領,前空,后實,虛胸,凹肚,探肩,臂長,活腕。拳勢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絲,腳似鉆。 對腿法的運用有明、暗、奇、絕之分,技法有勾、踢、蹄、彈等,通常明腿較少,暗腿較多,以步藏腿,步中含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