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慕玄點了點頭,這也是為何佛門當中,凈土宗信徒最多的原因。 因為修行門檻實在是太低了。 至于作用嘛。 其實在他看來,不論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奇變偶不變。 最重要的是內心虔誠,這個誠表面看上去是對佛祖,但其實是對自己,畢竟是否誠心所念自身最為清楚。 而一個人若是能做到持之以恒的誠于己。 念字時心無雜念。 那么無論常人,還是修行者,至少在念這字時內心會平靜下來。 正想著,空明開口說道:“其實念什么無所謂,只是佛祖寶相莊嚴,信眾在念時會心生敬重,不做雜思妄想。” “此外,這法門雖說什么根器都能修,但對上根器而言,輪速太慢。” “就跟你們的打坐靜修差不多。” 說罷,他從袖中掏出一本經文,言道:“此乃我西林秘法。” “凈土有三經,乃凈土宗之根本,分別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 “其中以《佛說無量壽經》為最,” “這篇經文便是由此經推衍而出,講究攝生三愿。” “分別是第十九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愿.” “第十八愿.” “這三愿又稱為信愿行,以深信、切愿、力行為要。” 說到這,一旁的道順搖了搖頭道:“信愿行乃我凈土宗要門,但此法若是一旦理解偏差,就容易墜入魔道。” “比如倭島的一向宗。” “他們就只以信為首要,排除了愿和行,神化了彌陀佛。” 李慕玄聞言,點頭說道:“晚輩曾同一向宗的住持交過手,他們之修行,講究惡人正機,一味只求外因,認為只要誠心信佛,仰仗他力,便可成佛。” “你還跟那位交過手?” 道順微微一驚。 雖然一個在種花,一個在倭島,但雙方打交道的次數可不少。 尤其是再甲午之戰期間,對方可是經常到這來,宣揚清軍的不義暴行,勸自己等人起義,對此東林當然沒有答應。 雙方的關系也因此惡化。 不過隨著前朝覆滅,兩派之間偶爾還是會有佛學上的交流。 畢竟再怎么說。 東林寺也是倭島公認的凈土祖庭。 也正是因為這樣,道順對倭島一向宗的方丈還是頗為了解。 知道對方雖然走了魔道,有些偏激、極端,但修為卻并不比自己低,手段更是了得,動起手來自己還真未必能擒下他。 “嗯,比過三招。” 李慕玄點頭,“他當時用了種叫凈土中的手段。” “晚輩覺得是將內景顯化出來。” “你能跟他對三招不敗,可見手段不凡。”道順方丈眼中閃過贊賞。 無根生則是眼神古怪,確實是三招不假,但不是不敗,而是三巴掌直接把對方給打死了,壓根就不需要第四招。 只是還未等他開口。 就聽道順方丈道:“凈土之法,我東林寺同樣有之。” “但法門只是細枝末節,重要的是借此修行。” 說完,他看向空明,這次他出來走的急,沒有把秘法給帶出來,口說的話又太費時間,不過東林、西林兩寺的核心法門都是一樣。 空明見狀,老臉上露出笑意。 讓你丫的喜歡搶話。 隨即,他也沒有耽誤,將手中秘法遞給李慕玄,同時嘴里道。 “修行此法,首要便是冥想觀物,總共做十六觀,分別是日觀、水觀、地觀、樹觀、八功德水觀、總觀、華座觀、像觀、佛身觀、觀音觀、勢至觀、普觀、雜想觀、上輩子觀、中輩子觀、下輩子觀。” “前七者為依報觀,后九者為正報觀。” “此法講究一心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無量莊嚴的殊勝境界。” “到了觀想妙行、功夫成就的時候,隨時隨地,開眼閉眼都能看到極樂世界勝妙境界,清凈莊嚴,超凡入圣!” 話音落下,周圍環境陡然一變。 原本花崗巖鋪成的地面頓時化作清凈光潔的琉璃,一顆挺拔的七重行樹出現在空明身后,樹由眾寶合成,枝葉花果八寶交織。 看到這一幕。 李慕玄和無根生兩人眼中閃過亮光。 見狀,空明面露笑意。 “這凈土乃老衲修行數十年觀想而成,你們天資聰慧,若精修此道,不出十年便有此神異!” (本章完)